斑马鱼(zebra fish,Danio 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Brachydanio rerio),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里面常见的蓝斑马讲解)是两个非近缘鱼类类群,即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短鱼丹属(Brachydanio)淡水鱼类和鮋形目(Scorpaeniformes)鮋科(Scorpaenidae)蓑鮋属(Pterois)海水鱼类的统称。斑马鱼(B.rerio),是淡水水族箱观赏鱼,原产於亚洲,体长约4公分(1.5吋),具暗蓝与银色纵条纹,蓑鮋属鱼类是海水水族箱观赏鱼,鳍棘有剧毒,体具色彩丰富的垂直条纹。有些种类称为蓑鮋(lion-fish)或称狮子鱼、火鸡鱼。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斑马鱼体型纤细,成体长3-4cm,对水质要求不高。孵出后约3个月达到性成熟,成熟鱼每隔几天可产卵一次。卵子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胎发育同步且速度快,胚体透明。发育温度要求在25-31℃之间。斑马鱼由于个体小,养殖花费少,能大规模繁育,且具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斑马鱼基因数据库里有相关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方便了研究。斑马鱼的细胞标记技术、组织移植技术、突变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活性抑制技术等已经成熟,且有数以千计的斑马鱼胚胎突变体,是研究胚胎发育分子机制的优良资源,有的还可做为人类疾病模型。斑马鱼已经成为最受重视的脊椎动物发育生物学模式之一,在其它学科上的利用也显示很大的潜力.
分布于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的溪流。被引进美国、斯里兰卡、菲律宾、模里西斯等地。
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雄性体型细长,颜色略深,条纹较为显著,为深蓝色条纹间柠檬色条纹;雌鱼身体肥胖,颜色稍淡,为蓝色条纹间银灰色条纹,在性成熟后腹部肥大。
体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背部橄榄色,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未有数条银蓝色纵纹,臀鳍部也有与体色相似的纵纹,尾鳍长而呈叉形。雄鱼柠檬色纵纹;雌性的斑马鱼身体延长而略呈纺锤形,头小而稍尖,吻较短,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与银白色或金黄色纵纹相间排列。在水族箱内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于非洲草原的斑马群,故此得斑马鱼之美称。
雌雄区别:雄性体型细长,颜色略深,条纹较为显著,为深蓝色条纹间柠檬色条纹;雌鱼身体肥胖,颜色稍淡,为蓝色条纹间银灰色条纹,在性成熟后腹部肥大。
斑马鱼是常见的热带观赏鱼,也是观赏鱼爱好者们的首选鱼种,由于其体型较小,看起来线条十分优美。那么这种小型鱼在饲养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水质要求不高
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斑马鱼的饲养水质呈中性即可,但喜偏软性水,若在繁殖下一代的期间,水质需要用软水,软水可以提高受精和孵化率。
二、鱼缸日常饲养
日常饲养之时,可以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可以使水质比较清澈。饲养鱼缸最好选用30CM的水族箱。因斑马鱼体型是体长3-4cm,为比较小型的观赏鱼。但具体鱼缸大小视饲养量而定。
三、天然人工饵料
斑马鱼的食性相当的简单,不论是天然的饵料,还是人工配合饲料都可以满足它的生长需要,斑马鱼也都会摄食。
四、其他品种混养
斑马鱼的性情温和,体型3~4cm而已,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於饲养,可与其他品种小型且温和的热带鱼混合养殖。
折叠性别特征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折叠繁殖环境及方法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喜在水族箱底部产卵,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一般可选6月龄的亲鱼,在25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方形缸底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铺些鹅卵石,繁殖时产出后即落入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选取2~3对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将亲鱼捞出。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受精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繁殖水温24℃时,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受精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水温25℃时,7~8天的仔鱼开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折叠人工繁殖注意事项
斑马鱼是属於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是选择做用5月龄鱼来作亲鱼再加上鱼只应该是身强体壮,以进行繁殖比较好。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一、雌雄鱼体鉴别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着;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二、水质温度要求
斑马鱼繁殖并不困难,要求繁殖用水其pH值是6.5-7.5,适合繁殖水质的硬度6-8,适合繁殖水温25-26摄氏度。
三、产出後即散落
在25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方形缸底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铺些鹅卵石,繁殖时产出後即落入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
四、鱼缸底部产卵
选取2~3对斑马鱼之亲鱼,同时放入繁殖水族缸中,喜欢在水族箱底部产卵,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
五、产卵结束须知
等斑马鱼之亲鱼产卵结束後,将斑马鱼之亲鱼捞出。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受精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
六、孵出水温注意
孵出水温24℃时,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受精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
七、仔鱼饲养概要
繁殖仔鱼的水温约为25℃左右,仔鱼孵出後7~8天,仔鱼才会开始进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後再投喂小鱼虫。
折叠饲养观赏
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
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折叠雌雄鉴别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斑马鱼的繁殖比较容易。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因此繁殖缸内铺小石头及水草,便于落卵附着。繁殖时可按雌雄鱼1:2的比例防入繁殖缸内,一般头天晚上防入,第二天上午或中午就可以产卵受精。排完卵要将种鱼捞出另养。一条雌鱼每次可排卵300-1000粒不等。受精卵经2-3天可孵出仔鱼,再经2天仔鱼开始游动觅食,开始先以“洄水”喂之,10天后可改喂其他小型鱼虫。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
折叠科学利用
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此它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因为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
如何在更深层次上认识生命的本质,更好地解决人口、健康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模式生物在推动生命科学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斑马鱼(Danio rerio,俗称zebrafish)具有繁殖能力强、体外受精和发育、胚胎透明、性成熟周期短、个体小易养殖等诸多特点,特别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正向基因饱和突变与筛选。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功能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脊椎动物之一。
折叠科学研究
在国际上,斑马鱼模式生物的使用正逐渐拓展和深入到生命体的多种系统(例如,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的发育、功能和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研究中,并已应用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大规模新药筛选。我国开展斑马鱼相关的研究无论在规模还是在重视程度上都远远落后于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动和发展斑马鱼模式生物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广泛使用是本中心的宗旨。在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我们汇集优势,整合我国现有的斑马鱼主要研究力量,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建立全国共享的斑马鱼模式动物研究技术和资源库,向国内同行提供斑马鱼资源、信息和技术支撑。本着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原则,我们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建立国家斑马鱼模式动物南方中心和北方中心。南方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方中心依托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中心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开发研究技术和资源,以辐射状向国内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积极推进我国斑马鱼相关科学研究。
主要技术和资源服务内容:
1)斑马鱼基因表达分析服务:包括抽提斑马鱼基因组DNA和总RNA,核酸原位杂交探针制备和纯化,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显微注射技术,基因过表达(over-expression)和基因下调(morpholino knockdown)技术
2)斑马鱼转基因技术服务:包括各类斑马鱼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基因组BAC文库筛选与修饰,基于Tol2转座子的转基因质粒的构建,以及子一代转基因系的筛选和保存
3)斑马鱼基因功能活体检测服务:包括清醒斑马鱼在体共聚焦/双光子显微镜成像技术和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
4)动物行为范式分析服务:包括感觉相关的应激行为、视觉运动行为、学习记忆行为和药物成瘾行为等
5)斑马鱼基因突变技术服务:包括插入诱变和ENU化学诱变技术
6)斑马鱼转基因资源库和突变体资源库服务:包括研制、收集和分发各种斑马鱼转基因品系和突变体
7)信息服务:包括建立斑马鱼资源信息网络数据库和提供斑马鱼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服务。
转基因斑马鱼的制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通过Tol2转座子构建组织特异性表达报告基因的方法;利用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驱动报告基因在特定细胞组织中表达的方法。
首先构建以Tol2转座子为基础的enhancer trap载体,报告基因选用GFP或RFP,最小启动子来自斑马鱼gata2基因;将上述载体与体外转录得到的Tol2转座酶的mRNA共同注射到斑马鱼的单细胞受精卵中,受精卵长大后成为founder;Founder外交(out-cross)得到F1代胚胎,从中挑选出对于报告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的胚胎,拍照记录后分类培养;F1长大后通过linker-mediated PCR的方法鉴定对应于GFP(或RFP)表达图式的Tol2插入位点,并通过与已知基因组数据比较,对插入位点进行定位与分析;通过外交纯化得到转基因鱼,直至得到只含有单个插入品系的转基因鱼。通过克隆特定基因的启动子/增强子或BAC修饰法构建在特定组织器官或特定胚胎发育阶段表达报告基因的转基因品系。BAC方法如下:在斑马鱼基因组计划网站上通过BLAST将感兴趣的基因定位到已知的contig上,并通过contig信息寻找包含所选基因的BAC ID号;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对上述BAC克隆进行修饰,将报告基因引入原有的BAC克隆;将修饰过的BAC克隆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引入斑马鱼受精卵,连续观察并挑选具有特异表达模式的转基因鱼;将上述成鱼外交得到F1代,在F1代中筛选具有特异表达模式的成鱼,即得到所需的转基因品系。
折叠为盲人带来福音
在放大2.1万倍的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耳蜗内的“毛细胞”
斑马鱼因为它具有自我修复破损视网膜的独特能力。
英国科学家1日说,他们首次发现,人类视网膜中也拥有类似斑马鱼能够修复视网膜的细胞,并计划在5年内将研究结果用于失明患者治疗,让他们重见光明。
这项研究仅在英国就能为成百上千名患者带来希望。英国皇家盲人学会的安尼塔·莱特斯通说:学会对这一研究结果感到非常高兴,这可能有助于治疗因视网膜受损引起的失明。现在,英国有大量患者受到这一疾病困扰。
尽管手术治疗已指日可待,但研究人员仍担心,患者手术后会因移植他人细胞而产生排斥反应。研究人员说,如果能够激活人类体内不具活性的放射状胶质细胞,使它们自己分化为新的视网膜细胞,将是治疗这类疾病的最佳办法。利姆说:“我们下一阶段将研究阻碍人类放射状胶质细胞自我再生的因素。一旦找到原因,离最终方案就更近一步。
折叠毛细胞或可治耳聋
内耳中的一种毛细胞(hair cell)是人类听觉不可或缺的一环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一直在对一种水族馆里常见的观赏鱼类──斑马鱼进行研究,试图解决人类听力丧失的问题。和许多其他水生生物一样,斑马鱼在身体表面长有毛细胞。这些毛细胞的作用是探测水中的振动,其原理与人类内耳中的毛细胞相似。但是,与人类不同的是,斑马鱼的毛细胞在受损后还可以再生。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工作可以揭开谜底,保护人类的毛细胞免受损伤、并推动毛细胞的再生。
进行另一组研究,试图了解导致斑马鱼、鸟类和老鼠的毛细胞再生的基因和其他分子。有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似乎可以让动物毛细胞再生的发育蛋白。在研究中,一名团队成员发现了小鸡的毛细胞受损后体内一种蛋白质的含量(小鸡的毛细胞可以再生)有所上升。
参与这些实验的科学家们说,使用药物防止听力丧失的临床实验有可能会在十年内实现。但是,找到利用毛细胞再生治疗听力丧失的办法可能还需要至少20年的时间。“利用这种(促进毛细胞再生的)方法,我们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找到一种方法让听力能够自然地得到恢复。”
折叠肢体再生之谜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科学家11月24日宣布,他们经过30年的研究,成功解开动物肢体再生之谜。
康斯坦茨大学贝格曼研究小组通过对斑马鱼的研究,证明视黄酸是再生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物质。斑马鱼是肢体再生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它的鳍、鳞和部分心脏都可以再生。
贝格曼称这项成果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因为2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不清楚视黄酸对断肢再生起到怎样的作用。
经科学家研究,斑马鱼的鳍再生之前,伤口由多层组织封闭起来。断肢点下的细胞会失去自身的特性而形成胚基。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通过特殊的遗传机制,让视黄酸控制胚基形成,从而完成鳍的再生。
视黄酸在动物、包括人体内由维生素A合成,可以激活再生所必要的基因。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妇女在怀孕期间未摄入足够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婴儿发育不全。目前,这项研究成果尚无法应用到人类截肢再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