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拔蚌,生物名称是太平洋潜泥蛤,又名皇帝蚌、女神蛤,海产商品名称“象拔蚌”。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
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红管,很似大象的鼻子(象拔)被人们称为“象拔蚌”。当地人并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长状况良好。但自从亚洲移民开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当地的象拔蚌变成濒临绝种。1996年中国市场开始人工养殖。
形态特征
象拔蚌是商业名称,其种名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象拔蚌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繁殖
象拔蚌雌雄异体,每年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7月,盛期为5-6月。个体产卵量达1000-2000万粒,产卵水温为14-17℃。卵径为82微米,受精卵经4-5天,发育成D形幼虫(120-130微米);10-12天发育成壳顶幼虫(160-180微米);30天左右幼虫下沉,随着变态,壳长达350-400微米。
象拔蚌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克;3龄贝壳长10-12厘米,重400-500克;4龄贝壳长12-15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体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
经济价值
象拔蚌营养价值高,食疗效果好,但是由于生活于深海的沙底,捕捉时用压缩机将海底沙粒吹开,再派潜水员拾取,通常每颗重750-1500克,捕获象拔蚌非常费人工,因此导致价格很贵。
象拔蚌的出肉率高,达60%-70%,其中主要食用部位为水管肌,占总食用量的30%-35%,每100克含热量81千卡、蛋白质14.4克、脂肪1.3克,具很高的营养价值。
【性质】温
【五味】甘
【热量】80.00大卡(334千焦)/100克
【功效】化痰止咳,祛脂降压,利尿消肿,壮阳壮腰,补肾虚,提高免疫力,其他功效
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
其他功效: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肾虚阳痿。本品质润不燥,补肾助阳兼能益精养血,有固本培元之功。
适宜人群
适宜消瘦,免疫力低,记忆力下降贫血,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生长发育停滞的儿童。适宜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孕妇、儿童及哺乳期的妇女要注意补铁。
疗效
1.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2.壮阳壮腰: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3.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4.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5.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禁忌
气郁体质,特禀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食用禁忌。阴虚火动,风邪喘嗽禁用。
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象拔蚌又称海笋,属于软体动物门,是一种海产贝类,个体有大有小,栖息地因种类而异。通常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为佳。
烹饪
烹制象拔蚌热菜宜旺火速成,火候宁欠勿过,否则蚌肉易变老发轫,口感很差;调味宜淡色轻口,以突出成菜洁白清鲜之特色。其食法较多,既可熟食,也可生吃,酒楼食肆大多以烹制风味独特的“象拔蚌刺身”菜式吸引顾客,售价虽昂贵,但仍颇受消费者欢迎。先将一锅水煮至沸腾,把蚌连壳一起放入煮沸的锅里,两面番几下使之受热均匀,1分钟左右捞起,迅速将皮和壳拨掉,切片点芥末享用。
象拔蚌的烹制菜肴很多,比较有名的是:红汤象拔蚌、五彩象拔蚌、蒜蓉蒸象拔蚌、白灼象拔蚌、象拔蚌北菇鸡汤、韩式酱泡象拔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