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背啄木鸟(学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嘴长而直,鼻孔长且扩张。脚格外强壮,大趾发达,爪长而强。外侧尾羽较尾上覆羽略长。是一种色彩艳丽的啄木鸟。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鸟,但体型略大,具两条黑色颊纹至颈侧相连,具四趾而非三趾。
大金背啄木鸟身长约31厘米。头顶及冠羽深红色,后颈白色;背、肩及翅(除初级飞羽及外侧覆羽暗褐色而有白点斑外)全橄榄色;腰深红色;尾上覆羽及尾黑色。有一道白眉纹并一宽黑的眼后纹延至颈侧。颊、颏、喉白,有5道狭形黑横斑;下体余部暗白色,各羽有黑色边缘(在胸处较宽,腹处最细)。虹膜红黄色;嘴石板灰色;跗蹠和趾淡绿褐色。
雌鸟全头顶及羽冠黑色缀以白点,其余同雄鸟。幼鸟头色似雌鸟。雄者头顶红色很快出现,渐至羽冠。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232-240克,体长雄性310-354毫米,嘴峰雄性53毫米,翅雄性178-180毫米,尾雄性104-110毫米,跗跖31-33毫米。
大金背啄木鸟喜欢较开阔的林地及林缘。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平原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于林缘和疏林。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整个树上活动和觅食。频繁的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边飞边鸣。有时也到地上觅食蚂蚁和昆虫。沿树干攀缘觅食时也常呜叫。叫声粗厉。成对活动,有时錾木声很大。 叫声响亮刺耳,具爆破音的尖叫声,似特大蝉鸣。
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也吃蠕虫和其它小型无脊椎动物。秋冬季节也吃步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大金背啄木鸟繁殖期3-5月。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树上,也在混杂有竹林的疏林中,甚至在农田地边的枯死树上筑巢,营巢树心材多已腐朽,易于啄凿。巢洞开口较大,多在7-8厘米左右,洞深15-40厘米,洞口距地高多在1.5-6米。每窝产卵4-5枚,偶尔多至6枚或少至3枚和2枚。卵白色,大小为26-33×20-24毫米。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
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