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喉拟啄木鸟(学名:Megalaima franklinii,英文名:Golden-throated Barbet)是拟鴷科拟鴷属的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5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中。 食性: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花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和昆虫幼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金喉拟啄木鸟前额和枕各具一大块深红色斑,头顶金黄色。眼先、头顶和枕的两边黑色,眉纹灰色或黑色。背、肩、翅内侧、腰和尾草绿色,有时缀有黄色。翅表面可见部分绿色,翅上小覆羽和外侧覆羽羽缘深蓝色或紫蓝色。飞羽内翈黑褐色,具淡黄色羽缘;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其余初级飞羽外翈羽缘蓝色。嘴基部有一橙色斑,颏和上喉金黄色,头侧、耳覆羽和下喉银灰色,其余下体淡黄绿色。
虹膜褐色,嘴淡蓝黑色,跗蹠、趾和爪灰绿色。
大小量度:体重♂72-122g,♀79-96g;体长♂199-240mm,♀199-230mm;嘴峰♂22-27mm,♀23-25mm;翅♂95-108mm,♀98-105mm;尾♂67-88mm,♀64-71mm;跗蹠♂22-29mm,♀24-29mm
金喉拟啄木鸟主要栖息于海拔500-2500m的常绿阔叶林中,尤其是林中沟谷和溪流两岸地带。
金喉拟啄木鸟多单独活动,喜欢停息在枝叶茂密的乔木树上。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和花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昆虫和昆虫幼虫。
中国分布:分布于云南贡山、泸水、腾冲、盈江、永德、澜沧、西双版纳、绿春、马关、屏边等西部、南部和东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和广西西南部。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金喉拟啄木鸟的繁殖期为4-8月,大部分在5-6月。营巢于常绿阔叶林中,在腐朽的枯树干上或树椿上啄洞为巢,巢洞内无任何内垫物,洞距地高多在1.5-6m。每窝产卵2-5枚,通常3-4枚。卵白色,为椭圆形,大小为25-29mm×19-22mm。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金喉拟啄木鸟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
金喉拟啄木鸟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金喉拟啄木鸟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