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笑翠鸟(学名:Dacelo gaudichaud)英文名称:Rufous-bellied Giant Kingfisher属佛法僧目翠鸟科,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栖息于沿岸森林或季风森林。
棕腹翠鸟身长28-31cm,雌鸟体重110-161 g,雄鸟体重138-170 g。雄鸟白领,在后颈处呈现出茶黄色。头顶的黑帽稍有光泽。头上有两处小白斑:一个在嘴基,另外的在眼睛后面。下体是肉桂红色。上背部、肩胛骨黑色。下背部、尾巴和尾巴以上是亮蓝天。尾部是深蓝色与黑色组成。嘴是白色或浅黄灰色。腿是深灰色。雌鸟除了尾巴是红褐色其余和雄鸟类似。幼鸟酷似雌鸟,但它们喙和羽毛是灰色。
嘴粗直,长而坚,嘴脊圆形;鼻沟不著;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 3、4片最长;尾短圆;体羽艳丽而具光辉,常有蓝或绿色。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大都短小;嘴形长大而尖,嘴峰圆钝,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尾脂腺被(冉羽)。两侧存在乌喙骨,胸骨后缘有4个缺刻,胸骨柄单纯为外棘所成。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这是一种在新几内亚最常见和最普遍的鸟。栖息于沿岸森林或季风森林。生活在树木的花束间、种植的柚木、海岸附近的灌木丛,淹没的森林、红树林和花园。从500米到1300米都有其踪迹。主要靠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捕获猎物的方法,即栖止和突袭,它们先是静静地停息在高处一个有利的位置,紧紧盯住地面的动静。一旦发现猎物,它们就将振翅而下,直扑猎物,用其喙紧紧衔住猎物,并飞回所栖息的高处将猎物吞吃,如有幼鸟,它们最后会返回巢中喂食这些幼鸟。
这种鸟可以发出7种不同的声音,类似音乐的节奏:
1 .‘托'或' tchok’ ,强烈和反复,如哭声。
2 . ‘托,托,托’或‘颈颈Couci ’,迅速,并每两秒钟定时重复。
3 .在每秒一个或两个的间隔内,发出一系列的5到20强赫斯的吠叫和高音。
4 .在飞行时可以转换连续发出拨浪鼓的敲打声。
5 .急促的发出3至6的高喊声‘ Eliou - Eliou - Eliou’ 。
6 .追捕另一物种时大叫,作为一种威慑的哭声。
7 .共同发出低哨子的呼声,看起来非常像合唱蓝翅笑翠鸟。
此鸟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居住生活。盘踞在树丛间,追赶林中的蜥蜴和大型昆虫。为了觅食,它们有时会降在地上挖掘。更奇怪的它们发展成不寻常的猎鸟,也会捕食筑巢的小麻雀。
定居型,并常年占据着同一处“地盘”。在遭白蚁破坏的中空的树中筑巢。雌雄成年鸟会互相帮助,照顾好幼鸟。它们极其注重“家庭观念”,并常常和伴侣“白头到老”。棕腹笑翠鸟出生率低、寿命长,一般都能存活二十年左右。成年棕腹笑翠鸟通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来哺育幼鸟直到它能够独立生活为止,因而一个季节最多产下一窝雏鸟。尽管同属幼鸟之间可能出现争夺,但长大后的棕腹笑翠鸟通常会尽力帮助成年棕腹笑翠鸟抚养下一代的幼鸟,使整个家庭仍然紧密维系在一起。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