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针尾雨燕(学名: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英文名:Silver-backed Needletail)为雨燕科针尾雨燕属的鸟类,又名灰喉针尾雨燕、银背针尾雨燕。它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偶尔飞到圣诞岛。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台湾、海南及其南面海岛等地。主要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潮湿低地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翅膀也甚为狭长,折合时超过尾的端部,上面具也有绿色或蓝绿色光泽。上体为蓝灰色,雄鸟的耳、颊、颏和喉等均为栗色,雌鸟的这些部位则为灰色,下体呈淡灰白色,腿较短而弱,脚为暗红色,脚趾细长。凤头雨燕虽然长得很像家燕、金腰燕等我们平时常见的燕子,也同燕子一样常在空中快速飞行、捕食飞虫,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却距离很远。雨燕属于攀禽,而家燕和金腰燕等则属于鸣禽,它们最大的区别是雨燕的四个脚趾都向前伸,不像家燕和金腰燕是三趾向前、一趾向后,所以雨燕在停歇时,不能抓住树枝、电线等物体,也不能在地面上行走,而只能用四趾向钩子一样挂在墙壁或岩石的垂直面上。
凤头雨燕属于留鸟,在国外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我国仅分布于云南沧源、景洪、勐养、勐仑等地,此外也有人曾在台湾海峡和山东沿海航行时见到过它。据《海南岛的鸟兽》作者说,多年调查,此鸟极少遇见,仅于1962年月10月在乐东采得1号标本,所以本种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应对它进行保护,在学术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凤头雨燕主要栖息于林缘、次生林、果园、公园等有树木的较为开阔的地区,常呈小群活动,频繁地在开阔地和森林的上空成圈飞翔,有时也在河流等水面的上空飞翔。食物主要是蚊、蛾等各种飞行性昆虫,并且也能在飞行时捕食,但它们在空中飞翔的时间明显地较其他雨燕为少,捕食行为也和其他雨燕不太相同。它不是在空中不停地飞翔觅食,而是经常停息在树冠的顶枝上,当有昆虫等食物在附近空间出现时,再起飞捕捉。由于它的身体较大,翅膀很长,在空中总是像镰刀一样向两侧分开,就如同一架小型的飞机,时而低空飞翔,时而腾空而起。晚上多成群栖息在一起,有时也单个分别栖息。
繁殖期为3~6月,营巢于森林之中,它的巢极为细小而精巧,直径一般仅有2.5~5厘米,形状为杯状或袋状,主要由碎树皮、细小羽毛和涎液等胶结而成,结构甚为紧密和结实,并牢牢地固定在树枝上。巢的颜色为黑色,带有少许灰色和污白色斑点,外表和树枝颜色甚为相似,从下面看好像树枝上突出的小包。每窝仅产1枚卵,颜色为淡灰色或灰白色,有时沾有蓝色,形状为长卵圆形。它的雏鸟为晚成性,需要亲鸟的精心饲喂才能长大。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