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缅甸、泰国北部、印度支那北部至四川南部。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西藏东南部、四川南部及云南西部。夏季高可至2700米,冬季下至海拔1000米。
性隐蔽,常藏于近溪流的密林植被中。动作似栗头地莺。行为有些怪异。觅食时好将地面的杂物狂乱抛洒并来回跳跃。沿树枝侧身移动,举翼过头。
体小(9.5厘米)而立姿甚直的灰色莺。尾极短而似鹪鹩;下体青石灰色;上体橄榄绿,顶冠黄色带鳞状斑纹,于繁殖期雄鸟顶冠金黄色;过眼纹黑色。与灰腹地莺的区别在下体色深,无浅色的眉纹且头顶黄色。幼鸟上体橄榄褐色,下体灰色。与灰腹地莺幼鸟的区别在下体灰色较重且无对比性眉纹。
虹膜-深褐;嘴-上嘴色深,下嘴橙黄而嘴端黄色;脚-偏褐色。 叫声:示警叫声为短而尖的管笛声。叫声为似鹪鹩的嘟声tchiriok。
1972年4月7日采自云南东南部绿春黄连山新沟头的1号雄鸟标本,前额至头顶渲染的亮金黄色,比在1965年3月9日采自云南西部潞西勐旺的1号雌鸟更为鲜亮;下体的石板灰色亦更浓。这是性别差异或是地理变异,有待进一步研究。吴至康等(1986)和李桂垣等(1993)所描记采自贵州雷山及四川峨边标本的形态特征,均应属灰腹地莺Tesia cyaniventer,而不是金冠地莺Tesia olivea。
栖息于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在林下阴湿处灌木间的地上活动觅食。单个或成对活动。食物主要为昆虫,剖验3-5月采自潞西勐旺和腾冲大塘的鸟胃标本,见有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的成虫和幼虫。昆虫类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100%。3月采自潞西勐旺的雄鸟,睾丸已经发育,大小为4mm×6mm,采集地海拔高度1600-20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