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草莺体长约17厘米有明显纵纹,略黑的尾长而凸;三级飞羽色深;近黑色的头顶、颈背及上背具棕色及白色纵纹,眉纹偏白。脸及下体偏白,胸两侧及两胁棕褐;尾下覆羽皮黄具深色细纹。外侧尾羽羽端的白色较宽。冬季新体羽褐色较浓重,因上体羽缘具褐色毛边。外表似沼泽大尾莺但体型较小,尾较短且圆。虹膜-红褐;嘴-上嘴黑,下嘴偏粉;脚-粉褐。鸣声似小蝗莺。
分布范围:尼泊尔至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罕见留鸟。亚种sinica见于广西、广东北部及香港。
藏匿于沼泽低洼地区的高芦苇地;也在低矮丘陵山地的高草地。受惊吓则快速扎入覆盖中。
2010年10月香港发现全球数量仅约200只的濒危雀鸟“大草莺”几以香港为家。鸟类专家于上月成功确认两种雀鸟为不同品种。其中极少鸣叫的“大草莺”主要居于大帽山和红花岭等。鸟类专家指出,香港适合该鸟生长的草地减少,威胁其生境,呼吁有关部门制定适当的保育计划。
身为鸟类专家的亚洲生态环境顾问执行董事利雅德及团队据雀鸟叫声、身体结构、羽毛,以及基因序列比较,上月确认两种雀鸟实属不同。目前估计,“大草莺”在香港仅有约五十至一百对,即全球最多约二百只。
“大草莺”现时主要出没于大帽山、红花岭和大屿山,栖息于海拔二百至八百呎的草地及低矮竹林。而红花岭是将释放的边境禁区,规划署已建议将之划为保育区。但该鸟极少鸣叫和歌唱,并于偏远山区出没,较难观察。
利雅德称2003年至2004年年香港郊野公园草地,由二万五千公顷,锐减至二万一千公顷。而香港观鸟会副主席吴敏表示,香港的草地减少,令“大草莺”生存处于危险当中,呼吁有关部门保护“大草莺”生长环境。吴敏说,渔农自然护理署应制订及实施一套物种保育计划,以及研究该鸟的真实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