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灰胸薮鹛
灰胸薮鹛

灰胸薮鹛

中文学名 灰胸薮鹛
英文学名 Emei Shan Liocichla
雀形目
噪鹛科
薮鹛属
灰胸薮鹛

1形态特征

体型略小(17厘米)的薮鹛。上体灰橄榄色,下体及脸侧灰色。额、眉纹及颈侧橄榄黄色。具明显的橙色翼斑,初级飞羽及三级飞羽黑色,羽缘黄色。方形的尾橄榄色而带黑色横斑,尾端红色。外侧尾羽羽缘黄色,尾端偏红。臀近黑,羽尖橘黄。雌鸟的尾及翼羽无红色羽缘。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褐色。

灰胸薮鹛

头顶灰色,眉纹、后颈橘黄色;上体灰橄榄黄色,翅上有赤红色翼斑;颊部、耳羽和下体均灰色;腹部中央橄榄黄色。两性略有不同。形态雄性成鸟:头顶到枕部青灰色;前额与眉纹伸达颈侧均橘黄色;上体余部灰橄榄黄色。颊部和耳羽橄榄灰色;翅上覆羽与背同色;初级飞羽黑色,外侧第1-2枚飞羽的外翈边缘黄色,从第三枚起外翈边缘基部赤红色,远端边缘黄色;次级飞羽黑色,外翈基部黄绿色,外缘赤红色,居中的一小段边缘黄绿色,端部边缘赤红色;尾羽橄榄绿色,外侧尾羽渐变为橄榄褐色,尾羽具黑色横斑,中央一对最为显著,到外侧逐渐模糊,尾羽尖端赤红色;下体灰色,腹部中央橄榄黄色;尾下覆羽黑色,羽缘黄色,羽端赤红色。雌性成鸟与雄鸟略有不同,雌鸟翼斑、尾端及尾下覆羽端部的赤红色,均被浅橙黄色所代替,其余部分与雄鸟羽色相同。

灰胸薮鹛

大小量度:体重♂29-34g,♀28-34g;体长♂170-203mm,♀154-185mm;嘴峰♂11-13mm,♀11-13mm;翅♂71-76mm,♀70-78mm;尾♂78-89mm,♀78-82mm;跗蹠♂30-34mm,♀28-31mm。(注:♂雄性;♀雌性)

灰胸薮鹛

2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灌丛中,常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活动或觅食。

3繁殖方式

灰胸薮鹛胆小畏人,喜藏匿于茂密灌丛中活动、鸣叫。4月中旬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占区鸣唱逐渐增加,5月中旬占区鸣唱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渐减少,进入育雏期。在山顶茂密方竹丛中找到1巢,对其进行了2个全天观察,雌、雄鸟共同喂雏,亲鸟均会暖雏,但雄鸟暖雏较雌鸟少。亲鸟吃掉幼鸟粪便及食物残渣,以保持巢的清洁。亲鸟喂给幼鸟食物以昆虫和小型蛾类为主,在巢期为15天。

灰胸薮鹛

4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偶见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400米有限的山区森林。(四川中西部天全、雅安、峨眉、马边、峨边、屏山和二郎山一带)。中国: 四川省,云南省。世界: 中国(br)。

灰胸薮鹛

5种群现状

灰胸薮鹛是中国特产鸟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是一种珍稀濒危鸟类,濒危原因可能是被人捕捉进行鸟类贸易,被捕鸟的数量记录惊人。

中国: 徐会和郭延蜀2004年10月在四川雅安捕捉5只灰胸薮鹛作为实验材料。蒋迎昕等2007年在四川省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发现并记录了一巢窝卵数为3个的灰胸薮鹛鸟巢。

杨承忠等记录在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繁殖后期可见3-5 只的小家族群,野外见到的最大群体为17 只。

灰胸薮鹛

韩联宪等在二燕坪、老君寨共采用了3种方法统计灰胸薮鹛数量,不定宽样线调查法灰胸薮鹛平均密度是8只/平方千米;不定半径样法灰胸薮鹛平均密度是58只/平方千米;标图法灰胸薮鹛密度为2只/平方千米。全球: 分布集中,种群数量较低,且处于下降趋势,估计成体数量约为1,500-7,000只。

灰胸薮鹛

6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灰胸薮鹛

*灰胸薮鹛同级分类

红翅薮鹛灰胸薮鹛黄痣薮鹛灰头薮鹛布坤薮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