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麻雀
麻雀

麻雀

中文学名 麻雀
英文学名 Eurasian Tree Sparrow
雀形目
雀科
雀属
麻雀

1外形特征

麻雀体长为14cm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 呈圆锥状;跗跖为浅褐色;头、颈处栗色较深,背部栗色较浅,饰以黑色条纹。脸颊部左右各一块黑色大斑,这是麻雀最易辨认的特征之一,肩羽有两条白色的带状纹。尾呈小叉状,浅褐色。幼鸟喉部为灰色,随着鸟龄的增大此处颜色会越来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鸟雌雄极不易辨认,成鸟则可通过肩羽来加以辨别,雄鸟此处为褐红,雌鸟则为橄榄褐色。

麻雀

2生活习性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但本物种仅见于平原,山区难见它们的身影。因为麻雀非常近人,仅在有人类活动的环境出现,因此有人形象地将他们称为“会飞的老鼠”。

麻雀

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筑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树群,通常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地点。它们的巢比较不工整,筑巢材料的种类很多,包括草,干草,羊毛,羽毛等。有时它们的巢会位于岩石中,灌木丛的根部,或是建筑物如谷仓的屋檐下。它们每次生下4至6枚蛋,通常是5枚。

麻雀

除繁殖、育雏阶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欢群居的鸟类。秋季时易形成数百只乃至数千只的大群,称为雀泛,而在冬季它们则多结成十几只或几十只一起活动的小群。这种小生灵非常聪明机警,有较强的记忆力,这和其它许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会对救助过它的人表现出一种亲近,而且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入侵鸟类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麻雀在育雏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勇敢,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说《麻雀》中记载过一只亲鸟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如果你愿意对麻雀进行连续观测,你会发现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小生命,特别是它们的集体行为是研究鸟类行为学的重要素材。

麻雀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处觅食,活动范围在2.5~3km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吃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

麻雀

3生长繁殖

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在中国北方,3~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在南方,几乎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巢简陋,以草茎、羽毛等构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墙洞中。每窝产卵4~6枚。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飞自行寻食。

麻雀

4分布范围

亚种分化极多,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也广布于欧亚大陆,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

在欧洲这种麻雀居住在乡间;在部份亚洲地区,这种麻雀则是城市常见的鸟类(例:香港)。在东南亚则在都会,乡村,和野外都可发现它的踪影,它们常成群栖息在电线上,特别是在清晨时。在澳洲它们分布在野外和人口不密集的地区,在都市中则没有发现。

麻雀

5利害关系

在以谷物为主要作物的粮食生产区域,麻雀的确能从人们那儿抢走很多的粮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害鸟也不为过,但是麻雀对有害昆虫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麻雀多的地区,害虫特别是鳞翅目害虫的数量明显要少于其它地区,这方面它们对农业生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对待麻雀,我们应采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麻雀

6保护级别

麻雀被列为江苏省省级保护动物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均属违法。

麻雀

*麻雀同级分类

麻雀苏丹麻雀阿布德库里麻雀山麻雀家麻雀金麻雀棕麻雀棕背麻雀死海麻雀灰头麻雀黑顶麻雀南非麻雀丛林麻雀索岛麻雀黑胸麻雀黄腹麻雀鹦嘴麻雀肯尼亚麻雀南非灰头麻雀荒漠麻雀栗麻雀扎氏麻雀谢氏麻雀斯氏麻雀阿拉伯金麻雀东非麻雀索马里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