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略大(26厘米)的地鸫。上体全红褐色,外侧尾羽端白,浅色眼圈明显,翼部白色斑块在飞行时明显,但停歇时不显露。
虹膜-褐色;嘴-黑褐,下颚基部色较浅;脚-肉色。叫声:告警时的串音叫声似乌鸫。另有单音节叫声。
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光背地鸫与长尾地鸫的区别:光背地鸫尾较短,胸具鳞状斑纹而非黑色横纹,翼上横纹较窄而色暗。
光背地鸫告警时的串音叫声似乌鸫。另有单音节叫声。繁殖于近林线处有稀疏矮灌丛的多岩地区。
分布范围:巴基斯坦至中国西南、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模式产地在印度。
国内分布:西藏(南部,昌都地区西南部),四川(木里,康定,雅安,宝兴,峨边,峨眉山,茂汶),云南(盈江,永丰,漾濞,镇康,耿马,沦源,绿春,丽江,贡山,泸水,永善,昆明)
国外分布: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越南
通常栖息于海拔2700-4000米林线以上的低矮的杜鹃灌丛,或长有稀树灌丛的岩石地及裸岩的坡地上。
光背地鸫西南亚种(学名:Zoothera mollissima griseicep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北部Chapa。
光背地鸫指名亚种(学名:Zoothera mollissima mollissima)。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孟加拉、缅甸、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
光背地鸫滇西亚种(学名:Zoothera mollissima whiteneadi),俗名光背地鸫云南亚种。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贡山东坡海拔2900-3000米的沟谷地带以及泸水北部海拔1900-2500米的沟谷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Khagan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