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背曲嘴鹪鹩是一种鸣禽,身长17cm。它们的下休具有和其他鹪鹩不相同的浅黄色条纹,背部和舵羽的纵向与横向的斑纹更明显。顶冠黑色,脖子和肩膀是有醒目的纵向黑色和灰白色条纹,下背部和尾巴灰白色。尾部羽毛暗黑色,外缘覆盖着白色的三角凹纹,喉咙灰色,肛周灰白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是黑与白的外螺纹斑点,虹膜是白色或浅黄色。上层下颌骨是黑色或深蓝色有苍白边缘。较低的下颌骨是灰色,白色或浅肉色。腿和脚石板灰色。[1]
嘴长直而较细弱,先端稍曲,无嘴须,即有也很少而细。鼻孔裸露或部分及全部被有鼻膜。翅短而圆,初级飞羽10枚。尾短小而柔软,尾羽大多12枚,亦有8或10枚者。跗蹠强健,具盾状鳞,趾及爪发达。
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纹背曲嘴鹪鹩栖息于开放的灌木丛和森林,喜欢干旱或半湿润的地区。在哥伦比亚,它们的栖息地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地域,非常干燥或非常潮湿的地区,有条件时往往靠近池塘和小湖。性活泼,见人临近隐匿起来。栖止时,常从低枝逐渐跃向高枝。鸣声清脆响亮。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虫。
在豆科或仙人掌类的高大植物上营巢,选择离地面2至10米不等的高度,以避免猴子捕食。巢以细枝、草叶、苔藓、羽毛等物交织而成,呈深碗状或圆屋顶状。在雨季来临前繁殖,每次产4枚干净的白色的卵,孵化期19天,喂养18至21天。在这期间会有一周年的2只亚成鸟帮助哺育雏鸟。
1.Campylorhynchus nuchalis pardus 分布于加勒比海沿岸的哥伦比亚。
2.Campylorhynchus nuchalis brevipennis 分布于委内瑞拉北部。
3.Campylorhynchus nuchalis nuchalis 分布于委内瑞拉中东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