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鸦雀全长约12厘米,额至后颈暗灰色,微具暗色羽干,颜、耳羽及颈侧灰色,有白色眼圈;背及两翼棕褐色;尾羽灰褐色;颏灰白,其余下体淡灰色;胁和尾下覆羽淡棕褐色。嘴黄,脚黑褐色。
暗色鸦雀栖息地及习性栖息在杂木灌丛中。常10几只一群在灌丛中活动,并多与棕头雀鹛一起觅食。它食鳞翅目幼虫、甲虫和草籽等。多分布于海拔2350~2750米的地区。
暗色鸦雀主要发布在四川泸定、峨眉、峨边及甘洛,贵州威宁及赫章。全球性易危。仅见于乌山及峨眉山,四川西南部及贵州极西部尚存部分鸟,地区性常见于海拔2350~3200米。
主要是森林及灌丛被砍伐,使栖息环境逐渐减少,又加之乱捕滥猎,而造成暗色鸦雀数量的下降。
1994年,暗色鸦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稀有种。2000年8月1日,暗色鸦雀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全称《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
暗色鸦雀二郎山亚种(学名:Paradoxornis zappeyi erlangshanic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泸定二郎山西坡。
暗色鸦雀指名亚种(学名:Paradoxornis zappeyi zappeyi),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瓦山。
2010年9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组与大山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的联合考察中,在云南省昭通市西部的大山包意外地发现了中国特有的鸟——暗色鸦雀,这是首次在云南省境内记录到了暗色鸦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