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宠物资讯

意料之外!瘟疫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以素食为主的土拨鼠!

2016-09-02 宠物资讯 浏览 1046
文章概要:土拨鼠:又分为旱獭,草原犬鼠(学名:Cynomys):也常称作土拨鼠。土拨鼠主要以素食为主:食物大多为蔬菜、苜蓿草、莴苣、苹果。所有横扫东亚到欧洲的、大规模瘟疫的罪魁祸首就是来自蒙古的土拨鼠。据估计,因患这种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0亿,这使得土拨鼠仅次于传染疟疾的蚊子,成为人类的第二杀手。

土拨鼠:又分为旱獭,草原犬鼠(学名:Cynomys):也常称作土拨鼠,该属动物共有5种,是一类小型穴栖性啮齿目动物。如果算上短尾巴,身长平均约为30-40厘米。体毛呈黄色,耳朵较深色,腹部较浅色,尾端为黑色或白色;夏天毛少,冬天会在下面长出厚厚的绒毛;鼻子与耳朵都很小,胡须黑色,可达3厘米;每个脚上有5只脚趾,长有黑色、弯曲、厚实的利爪;尾巴占全身20%的长度。

疫感染:在蒙古大草原发现的波班克品种土拨鼠特别容易感染鼠疫杆菌,这种细菌可以引起肺部感染,传播通常大家所知道的腹股沟淋巴结炎瘟疫。受细菌感染的土拨鼠通过咳嗽将这种病菌传染给它们的邻居,传染给跳蚤、老鼠,最后是人类。所有横扫东亚到欧洲的、大规模瘟疫的罪魁祸首就是来自蒙古的土拨鼠。据估计,因患这种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0亿,这使得土拨鼠仅次于传染疟疾的蚊子,成为人类的第二杀手。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感染了鼠疫后发病急剧,寒战,高热不退,头痛剧烈,淋巴结肿痛,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甚至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咳血痰,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病人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出现紫绀,死亡的患者甚至全身紫绀,皮肤呈黑色,故被称为“黑死病”。

鼠疫在世界上曾发生过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洲,死亡不计其数。最严重时仅伦敦1周时间的死亡数就达到2000多例。这次鼠疫流行持续了近300年,清代乾隆壬子癸丑年(1792~1793年)间,从云南开始,我国许多省出现了鼠疫。当时我国有一位年轻的诗人叫师道南,正好在云南省赵州,亲眼看到当时鼠疫流行的惨酷状况,并写了一首《鼠死行》的诗。诗中说:“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两人横截路。……”师道南写完此诗不久,便感染了鼠疫死去。第三次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传播了32个国家,死亡上千万人。

土拨鼠

土拨鼠主要以素食为主:食物大多为蔬菜、苜蓿草、莴苣、苹果、豌豆、玉米及其它蔬果为主,一天最多可以吃上五公斤的绿色蔬果。以人工方式饲养时,除了新鲜蔬果之外,建议饲喂兔子饲料而不要用老鼠饲料,以减少其心血管、内分泌失调及体重过重等疾病。

土拨鼠

喜马拉雅土拨鼠:体型肥大,头尾短而扁,最大体长可达67厘米,四肢短粗,体重4.8~6.8千克,最大可达10千克。体躯背部为深褐色或枯草黄色,并有不规则的黑色小斑点;腹毛较稀疏,颜色也浅。成年獭从鼻端到两眼及耳根,有一种方型褐色斑块。眼框有黑色条纹,嘴有完整白圈,耳部黄色。

土拨鼠活动和生活方式:在白天活动,它们基本上以植物为食而且食量很大,有时会对农作物造成破坏。旱獭挖掘地洞的能力特别强,洞道不仅深而且很复杂。从洞里推出的土石都堆在洞口附近,形成旱獭丘。有的旱獭喜欢独居,有的则喜欢成群生活。

土拨鼠

土拨鼠繁殖:每只雌鼠只产一窝,约两三只,而且到三岁才会性成熟,到了三岁,成年了的草原犬鼠就会被赶出家门,去建立自己的新家庭或者去占领户主死亡的家庭或者去开拓新的家庭。

土拨鼠栖息于:海拔1600-2200米之间的沙漠或沙丘、草原,即干旱草原山谷和山间盆地上。生活在北美洲大平原,范围大约介于美加边境与美墨边境之间。语言最为复杂,奔跑速度达每小时55公里。所以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大叫作为警报,并且高速逃走。草原犬鼠换毛期一年两次,春天发生在3-4月,换下厚实的绒毛;冬季在11月初,开始生长细密的绒毛以保持热量。每次换毛期持续约2周。原产于北美洲大草原。

土拨鼠

土拨鼠的寿命:可长达15~20年,繁殖年限为10~15年。公母比例以1∶10为宜。春季是旱獭配种的季节。怀孕期大约60~70天。一般年产1~2胎,雌獭怀孕期为三十天左右,有的达四十天产仔。每胎产仔6~8只,多者达12只以上。幼鼠一出生就具备牙齿和皮毛,眼睛也已睁开,可立即开始进食。幼鼠出生2周内由母鼠照顾,幼鼠约3个月后即达到成熟期。



上一篇:妖孽啊?海豚也能进化,这世界要乱了吗?

下一篇:金毛狗抱腿出乎意料竟成网红!那金毛狗到底是什么样的?【组图】

宠物资讯的相关推荐
宠物资讯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