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凤头鹃(学名:Clamator jacobinus,英文名:Jacobin Cuckoo)为杜鹃科凤头鹃属的鸟类,俗名斑凤头郭公、斑凤头鹃。分布于非洲、土耳其、巴勒斯坦、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主要于林栖型、树林、竹、灌丛均可见到以及尤其是旱地的、较开阔地带的疏林中更常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近年在台湾台东也有出现。
斑翅凤头鹃嘴侧扁。嘴峰向下弯曲;头具长形黑色羽冠。翅短圆,尾较长,呈凸尾状。头和整个上体黑色,具绿色光泽;两翅也为黑色,初级飞羽具一白色带斑横贯内外侧(第一枚飞羽仅见于内侧)。尾也为黑色,具白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端斑较窄,两侧较宽。下体白色。有时灰白色或略带棕黄色。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上体较褐,头上羽冠不显著;尾端白斑沾棕,且较窄;颏、喉棕灰色,翅上覆羽具棕灰色羽缘。
虹膜褐色至红褐色;嘴黑色;脚灰蓝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长33mm;嘴峰♂25-28mm,♀25-28mm;翅♂146-155mm,♀144-155mm;尾♂156-176mm,♀156-169mm;跗跖♂25-28mm,♀25-28mm。(注:♂雄性;♀雌性)
斑翅凤头鹃在中国仅见于西藏南部。国外分布于非洲、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
斑翅凤头鹃栖息于开阔的疏林、竹林,灌丛等各类森林环境中,最高分布海拔高度可达4000米以上,是林栖鸟类。常单独或成对在林木间飞翔。飞翔速度较前一种稍慢。叫声为二声一度,较粗厉。 斑翅凤头鹃主要以鳞翅目幼虫、蝗虫等各种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斑翅凤头鹃的繁殖期为6-7月。不营巢,通常产卵于画眉、鹎、地鸫、雀眉、伯劳、燕尾等雀形目鸟类巢中,由这些鸟代孵代育。
斑翅凤头鹃在中国是夏候鸟。种群数量稀少,应注意保护。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