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色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moluccensis)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的鸟类,体长约52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雪白漂亮,头顶有鲑色冠羽,有时会竖起头冠。这种凤头鹦鹉是早期最常走私到台湾的野生凤头鹦鹉之一,栖息地破坏及非常严重的盗捕走私行为使它们已成为濒临绝种的鹦鹉,硕大的体型与美丽的外表是它们受人喜爱的最大原因。
鲑色凤头鹦鹉体长40-50厘米,体重775-935克。在凤头鹦鹉中属于体形硕大外表美丽的鹦鹉之一。体羽主要为白色,雪白漂亮,头冠竖立时特别长,向后弯曲,由于具鲑鱼的粉红色而得名。这种大鹦鹉拥有超炫的白色羽毛,经常与粉红色的色彩贯穿始终。翅膀和尾巴底面是橙黄色。裸露的蓝白色皮肤环绕着眼睛,鸟喙灰黑色,腿和脚灰色。雌鸟比雄鸟大,有黑褐色虹膜,而雄鸟的虹膜是黑色。
栖息于海拔100-1200m之间,超过海拔900m就很少有其踪迹,常栖息于开阔的林地、红树林、沼泽区、溪河边的森林区等地。
通常单只、成对或集小群活动,偶尔大批聚集时约有16只,但由于数量严重下滑,这种景象已不常见到,在早晨离开栖树与傍晚返回栖树时会发出响亮的鸣叫。主要食用坚果、椰果、种子、浆果、昆虫等。
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的西瑞岛及周围邻近的小岛,安汶岛。
繁殖期在7-8月间,筑巢于高耸的树洞内,一窝产2枚卵,约28天后孵化,约在4、5岁时成熟;笼养的鲑色凤头鹦鹉非常吵,声音非常大,尤其是雄鸟,十分容易兴奋与过度反应,野生鸟会非常紧张,啃咬破坏力超强,人工繁殖笼舍一定要够坚固,巢箱除了需用厚实木板制成外,最好在边缘加上坚硬的金属质材,定期提供新鲜树枝及玩具供啃咬。提供的空间需够宽敞,需注意雄鸟经常攻击雌鸟的行为,尤其在空间不够的情形下,由于鲑色凤头鹦鹉体型大,育雏期间不要常惊动亲鸟,不然可能发生亲鸟因惊吓而使幼鸟受伤甚至踩死幼鸟,鲑色凤头鹦鹉算是较多产的 凤头鹦鹉,一年可多至3-4窝,一窝产2枚卵。孵化期约29天,羽毛长成约需14-15个星期,全年均可能繁殖。
在1970年代时鲑色凤头鹦鹉在当地还是常见的鹦鹉,由于贪婪的人类的盗捕使的该物种数量急剧下降,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调查报告,在1981-1985年间,每年至少有5000只鲑色凤头鹦鹉被出口至无华盛顿公约管制的国家,或是利用走私入境,这个数目不包括印尼国内买卖的数量,所以盗捕野生鸟的情形十分严重,1987年一个自然保育的团体(PHPA)订法限制了鲑色凤头鹦鹉的出口,1989年鲑色凤头鹦鹉正式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Ⅰ的濒临绝种鸟类,虽然列为濒临绝种的生物,但是在许多印尼的鸟市也是有来自野外的鲑色凤头鹦鹉待价而沽,走私野生鸟至国外的交易也都悄悄进行着,全世界的总数量约有8000只,豢养的数量可能比野外更多。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的濒临绝种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