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形目有鹦鹉科(Psittacidae)与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
鹦形目头骨的腭型为索腭。嘴强大而曲,先端具钩,基部具蜡膜。翅的外形略呈尖形,第5枚次级飞羽缺。尾通常12枚长短不一,鹦形目可以在世界上多数气候温暖的地区找到,包括印度、东南亚和西非。钩曲的喙、对趾足(两趾向前(2、3)两趾向后(1、4))。中型攀禽。头骨的腭型为索腭。嘴强大而曲,先端具钩,基部具蜡膜。翅的外形略呈尖形,第5枚次级飞羽缺。尾通常12枚长短不一。足呈对趾型,第2、3两趾向前,第1、4趾向后,有利于在树上攀援。大都分布于热带和南半球,是有名的笼鸟。尾脂腺被廓羽具副羽。雌雄鸟无大差别。羽色艳丽,鸣声单调,但舌多肉质而柔软,大多能模拟人语。鹦鹉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鹦鹉的嘴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
本科鸟类大小差别悬殊,体长83~991毫米。嘴甚短强;上嘴钩曲而具 蜡膜,犹如猛禽;上嘴能转动,其与头骨如具铰链一般:嘴钩内有锉状构造;舌多肉质而柔软。翅形稍尖,初级飞羽10枚,缺第5枚次级飞羽。尾长短不一,具12枚尾羽。跗骨短健,被以细鳞。趾4枚。前后皆两趾,适于攀树。体羽常为绿色,或绿蓝和红色等,甚为艳丽。雌雄相差不多,幼鸟与雄鸟相似。世界有339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大洋洲、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产于大洋洲。中国有7种,见于西藏南部、四川南部、云南、广东、广西。
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共有21种鸟类,和其他的鹦鹉有相同的特点,都有钩曲的喙和对趾足。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几个生物特征,包括能够收展的头冠,羽毛中缺少令其他鹦鹉羽毛呈现出虹彩的结构。凤头鹦鹉平均要比其他的鹦鹉体型大,但其中鸡尾鹦鹉却是一种很小的凤头鹦鹉。凤头鹦鹉是最容易患上鹦鹉喙羽症的鹦鹉之一。该科与鹦鹉科一起组成鹦形目。自然状态下仅见于澳大利亚和其邻近岛屿。
鹦鹉主要是热带,亚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多种情侣鹦鹉(love bird)。美国也曾有一个种卡罗琳鹦哥,但现已灭绝。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其中紫蓝金刚鹦鹉是是最大的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最美丽和最独特的鹦鹉。其中澳洲的虎皮鹦鹉和葵花凤头鹦鹉等是人们最熟悉的鹦鹉。新西兰的鸮鹦是已经失去了飞翔能力大型鹦鹉,而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则进化出了一定的肉食倾向,啄羊鹦鹉也是分布最高的鹦鹉之一。大洋洲种类繁多的吸蜜鹦鹉则属于最美丽的鸟类,比如斐济的蓝冠吸蜜鹦鹉。鹦形目可以在世界上多数气候温暖的地区找到,包括印度、东南亚和西非。鹦形目为数最多的地区,要数大洋洲、南美洲和中美洲。
鹦鹉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宠物,其野生种群也因此而受到威胁,很多种类都成为了濒危物种。我国原产的鹦鹉只有6种,全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谈到鹦鹉的分类,其实这是生物学家的专业工作,依据着眼点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有些以居住地区做分类,有些以血缘为基础分类,而且正统之分类应该依据学名作分类,然因为需要使用到拉丁文,对于台湾读者而言很不容易了解,所以实用上比较倾向以英文名作分类。
同一个鸟属的鹦鹉具有几乎一样的形态、特征,以金刚鹦鹉为例,他们的属名都是Macaw,一般人对金刚鹦鹉的印象就是超大型鹦鹉,约有一公尺长,多数的金刚鹦鹉确实如此,然而红肩金刚鹦鹉的身长却仅30公分,也就是说金刚鹦鹉与其它鹦鹉最大的差异特征并不是以大小做区分,而是这一鸟属的鹦鹉其脸部有一区域没有长羽毛,我们称之为裸皮,所以当你看到一只鹦鹉其脸部有裸皮,那它就是属于金刚鹦鹉。
在同一个鸟属之下,会因为羽色、细部特征而再细分而所谓的鸟种(species),简单的说,鸟种就是在鸟属之前再加上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或区分这鸟种的特殊点,在鸟属之前加上形容用语,如此才算是一个完整的名称。我们再以金刚鹦鹉为例,同样具有裸皮特征的金刚鹦鹉会再细分如:蓝黄金刚(Blue and Yellow Macaw),由蓝色与黄色组成的羽色,红肩金刚(Red-shouldered Macaw),肩部具有红色区域,蓝紫金刚(Hyacinth Macaw),蓝紫色的羽毛,如此一来,对于鹦鹉之命名就清晰多了。
接着是中文译名部分,这在每个领域都是个大问题,因为没有统一名称,多家翻译的结果,再加上”俗名”的问题,因此常常有人争论的面红耳赤,最后才发现原来彼此说的是同一种鹦鹉,希望也藉此机会能有个正名运动,彼此意见交流,待大家达成共识,就不会再有混淆的情事发生。笔者倾向由英文直接翻译,尽量不要再使用俗名,如此名称上会比较单纯而且可与国际接轨。
以下列出一些我们日常常见的鹦鹉,以鸟属区分及其译名:
1.Macaw:金刚鹦鹉,简称金刚。
2.Amazon:亚马逊鹦鹉,简称亚马逊,也有人称作帽科。
3.African Grey Parrot:非洲灰鹦鹉,简称灰鹦。
4.Cockatoo:巴丹鹦鹉,也有人称作巴旦鹦鹉。
5.Eclectus Parrot:折衷鹦鹉。
6.Lory,Lorikeet:吸蜜鹦鹉,简称吸蜜。
7.Conure:锥尾鹦鹉,如太阳锥尾(Sun Conure),俗称金太阳。
8.Parakeet:长尾鹦鹉,漂亮的长尾为其特色。
9.Cockatiel:鸡尾鹦鹉,俗称玄凤、太阳鸟、卡妹。
10.Loveburd:爱情鸟,俗称小鹦、牡丹。
11.Budgerigar:虎皮鹦鹉,俗称阿苏儿。
大洋洲的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 galerita
新西兰的鸮鹦鹉Strigops habroptilus
美洲的紫蓝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
通常来说,一个地区如果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集中地拥有某个科的很多种类,那么该地区就很可能是这个科共同祖先的故乡。南美和大洋洲拥有着如此众多的种类,暗示着鹦形目起源在冈瓦纳大陆。然而鹦鹉科的化石记录稀少,它们的起源更多只是推测。最早的类鹦鹉鸟类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白垩纪(约7千万年前)。在怀俄明州找到的这块长15mm的下喙碎片类似于现存的吸蜜鹦鹉类。现在还不清楚该标本是否应归入鹦鹉类。欧洲有着更丰富的始新世(5千8百万到3千6百万年前)化石记录。在英国和德国找到了几具较完整的类鹦鹉鸟类的骨骼化石。尽管还不能十分确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标本并不像是现代鹦鹉的祖先,而仅仅是其在北半球演化并在后来灭绝的亲戚而已。南半球在同时期没有像北半球那样丰富的化石记录,而且直到中新世中期(大约2千万年前)都还没发现类似鹦鹉的化石。然而到了新世中期,就发现了确凿无疑的鹦鹉化石,其上颌与现存的白凤头鹦鹉甚至无法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