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鹦鹉(学名:Pezoporus wallicus,英文名:Eastern Ground Parrot)是地鹦鹉属的鸟类。体羽呈黄绿色,有较深色的斑纹。晚成雏。主要栖息地是热带的低纬度矮灌木丛。有季节性的地区性迁移。吃莎草科,禾本科植物,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子。繁殖期介乎9月至1月,会在地上挖坑筑巢,藏在树枝下。分布于澳大利亚。
地栖鹦鹉体长30厘米,体重68-83重。主要呈绿色,羽毛上有黑色及黄色斑纹。前额有橙红色的细纹。头部、颈背、上背及胸部绿色,羽毛有黑色的羽轴。腹部、大腿及尾巴底都呈绿黄色,亚种西方地栖鹦鹉的腹部及尾巴底是淡黄色及有黑色斑纹。喙呈灰褐色,瞳孔白黄色,脚灰褐色,爪并不怎么弯曲。雏鸟体羽颜色较暗,没有前额的橙红色幼纹。尾巴较短,瞳孔褐色。
分布于澳大利亚热带丛林的灌木丛中,栖息在海岸平原、芦苇草甸及钮扣草地区,是澳洲特有物种。
地栖鹦鹉是住在地上的鹦鹉之一,是独居的。它们是伪装的能手,但若受到骚扰,会立即飞离地面再逃入树林中。它们会在黎明及黄昏时活动,飞行时保持寂静。在短距离内降落。在飞行时及在早上会发出叫声,同类会有所回应。该物种有季节性的地区性迁移。主要吃草的种子,包括莎草科,禾本科植物,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子。
分布于澳大利亚。散布在昆士兰东南部至澳大利亚西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及一些离岸岛屿,由珀斯北部至杰拉尔顿,及沿南岸东至伊斯瑞利海湾。
繁殖期在9月至1月之间,该物种会在地上挖坑筑巢,藏在树枝下。鸟巢以叶子、草茎、蕨类及细枝造成。每次会产3-4枚卵,孵化期为21日。小鸟孵出后,亲鸟会每天喂食三次,雏鸟留巢期2至3周。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