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翅鹦哥体长平均约12厘米,体重28克。 鸟体为黄绿色,前额、头顶和头部两侧偏绿;颈部和头部后方带有点灰白色;翅膀弯曲的地方、背部下方、尾羽上方顶端、翅膀内侧覆羽和肩膀附近为蓝紫色;主要飞行羽和次要飞行羽的底色为蓝紫色,飞行羽内侧为浅灰蓝色;尾巴内侧为暗绿;鸟喙为蜡白色并带有点绿色,虹膜为深棕色。雌鸟身上所有的蓝色斑纹皆为绿色,尤其头部和鸟喙附近为浅绿色。幼鸟类似于成鸟,虽然亚成鸟雄性的翅膀上的紫蓝色的区域较少,臀部以及翼下覆羽具有突出的紫蓝色并弥漫绿色。
蓝翅鹦哥主要栖息于干燥和半开阔充满灌木和树木的地区、开阔的林区、刺丛平原、次要植被区、雨林的边缘地带;沿着海岸的族群则是栖息于棕榈树丛、此外也出没在农耕区、花园和城镇活动。
在繁殖季会组成5到12只的小群体,偶尔也会超过50只,平常蓝翅鹦哥一整天都会花上许多时间在地面觅食野草种子,尽管它们会啾啾的鸣叫,但是还是相当难以察觉他们的踪迹,因为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护,仅有在飞行的时候比较明显易见。蓝翅鹦哥的个性活泼并较胆大,可以在有10米内的距离接近,如果被惊扰,蓝翅鹦哥会整群飞起,伴随着嘈杂的大叫声;有时候族群会和雀科的鸟类一起活动,在中午炎热的时候它们会栖息在觅食的树枝上,等到凉爽了在继续觅食,通常下午会栖息在光秃秃的灌木枝上;蓝翅鹦哥有着季节性迁移的习性,迁移的地点完全依食物的充足与否
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
蓝翅鹦哥在野外的繁殖季为5~8月,会寻找枯死的树洞筑巢,有时候会寻找一种叫做棕灶鸟所荒废的泥巢使用;人工豢养蓝翅鹦哥繁殖难度不高,大多在5~10月间繁殖,一次会产下3~7枚卵,通常都是5或6枚居多;孵化期21天,幼鸟羽毛长成约35天。到了幼鸟该离巢的时候雄鸟时常会咬伤幼鸟,因此饲主应该视情况取出手养。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1824年,英国鸟类学家命名蓝翅鹦哥的学名为Forpus crassirostris,依据是巴西的两个标本。当时没有将其中一个单一的标本指定为另一个类型,惠特尼和帕切科明确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它似乎是合理的,因为典型的“松散”的命名法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命名类型。其后,SPIX认为这两只鸟代表两个不同的的物种黄翅斑鹦哥(学名: Brotogeris chiriri Vieillot 1817) 和蓝翅鹦哥(学名:Forpus xanthopterygius Ridgway 1888)。1999年国际鸟盟正式确定蓝翅鹦哥Forpus xanthopterygius成为该物种的正式名称,而Forpus crassirostris作为蓝翅鹦哥的一个亚种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