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棕扇尾莺
棕扇尾莺

棕扇尾莺

中文学名 棕扇尾莺
英文学名 Zitting Cisticola
雀形目
棕扇尾莺

1鸟种简介

全长约10cm,尾羽展开时呈扇形。头颈部及上体褐色,具黑色纵纹,下体棕黄色,喉部及腹部近白色,脚粉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下的农田、开阔草地及河流岸边的灌丛中。捕食昆虫,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云南、广东、福建西北部、海南岛、台湾(留鸟),越冬于南方沿海各省。数量较多。非繁殖期惧生而不易见到。

 

棕扇尾莺

2外形特征

体小(10厘米)而具褐色纵纹的莺。腰黄褐色,尾端白色清晰。

棕扇尾莺

随著季节的更替,棕扇尾莺的体色会有些许的变化:它们在繁殖季时背部大致为暗褐色具有几条黑色的纵斑;腰部为黄褐色、尾巴末端为灰褐色;淡黄的脸上有著淡褐色的过眼线、头顶为黑褐色。到了冬天,它们的体色则变得较为暗淡:背面黑褐色、颈部为橄榄褐色、尾巴比夏天时稍长。

虹膜-褐色;嘴-褐色;脚-粉红至近红色。

棕扇尾莺

叫声:作波状炫耀飞行时发出一连串清脆的zit声。

3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非洲、南欧、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东南亚、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岛及澳大利亚北部。

棕扇尾莺

分布状况:亚种tinnabulans繁殖于中国华中及华东,越冬至华南及东南。常见于海拔1200米以下。

棕扇尾莺

4生活习性

栖于开阔草地、稻田及甘蔗地,一般较金头扇尾莺更喜湿润地区。求偶飞行时雄鸟在其配偶上空作振翼停空并盘旋鸣叫。非繁殖期惧生而不易见到。普遍的留鸟,在飞行时常发出「戚察、戚察的声音,常出现于平地草原、稻田及开垦的山坡地带。

棕扇尾莺

5生长繁殖

棕扇尾莺通常出现在农田与海边的灌丛,是个筑巢高手,巢位虽然很常位在路边,但却因为隐秘,很不容易发现。繁殖期4~7月,营巢于草丛中,巢呈吊囊状,开口于上方侧面。主要由撕裂的草叶、植物纤维等编织而成,有的外面还被有蛛网,内垫有绒毛和柔软植物。巢高7~8厘米,内径约5厘米,营巢由雌鸟承担,雄鸟协助搬运巢材。

棕扇尾莺

每窝产卵通常4~5枚;偶尔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的情况。卵白色或淡蓝白色,被有红褐色或紫红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3.8~16.8mm×10.2~12.3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棕扇尾莺

6种群状况

整体种群未量化。在欧洲估计有230,000~1,100,000繁殖对,成年个体约690,000~3,300,000只(国际鸟盟,2004)。欧洲种群占全球种群的比例小于5%。该鸟种各地种群估算如下:中国大陆约有10,000-100,000繁殖对;中国台湾约10,000~100,000繁殖对;韩国约10,000~100,000繁殖对;日本约10,000~1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4] 棕扇尾莺在中国的种群数量却变得相当稀少,不少地方已很难见到。

棕扇尾莺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棕扇尾莺

*棕扇尾莺同级分类

棕扇尾莺金头扇尾莺小扇尾莺噪扇尾莺灰背扇尾莺棕翅扇尾莺艾氏扇尾莺红脸扇尾莺啸声扇尾莺哨声扇尾莺云扇尾莺笛声扇尾莺褐扇尾莺短翅扇尾莺霄扇尾莺唧鸣扇尾莺塔伯扇尾莺阿贝扇尾莺利普扇尾莺淡顶扇尾莺多氏扇尾莺歌扇尾莺马岛扇尾莺淡灰扇尾莺岩栖扇尾莺狐色扇尾莺查氏扇尾莺细尾扇尾莺鲍伦扇尾莺卡氏扇尾莺蛙声扇尾莺黑眉扇尾莺埃塞俄比亚扇尾莺红头扇尾莺巧扇尾莺号声扇尾莺亨氏扇尾笃索岛扇尾莺铃声扇尾莺强健扇尾莺卢阿普拉扇尾莺海岸扇尾莺泰纳扇尾莺灰冠扇尾莺莱氏扇尾莺漠扇尾莺灰扇尾莺颤鸣扇尾莺黑颈扇尾莺懒扇尾莺沸声扇尾莺颤声扇尾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