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旋木雀
旋木雀

旋木雀

中文学名 旋木雀
英文学名 Eurasian Treecreeper
雀形目
旋木雀

1形态特征

体长12~15厘米,平均重10克。雄鸟与雌鸟外形相似。头和上部有黑、白、褐以及深棕等多色斑驳。棕色上部与纯白色的喉咙、腹部及尾下覆羽形成鲜明对比。眉纹宽白、细喙下弯。有硬长尾羽,可为树上爬动和觅食起支撑作用。

旋木雀

2栖息环境

栖息于落叶林和针叶林,繁殖地主要选择松林和云杉林,它们在原始老成林的繁殖密度比托管林区高三倍。飞行能力不佳,更擅长在树干上垂直攀爬。通常聚集于成熟林或有茂密老成大树的公园林地。栖息海拔400~2135米。

旋木雀

3生活习性

旋木雀是全年常驻同一地区的留鸟,昼行性,白天活跃,夜间结群而居,低温夜晚最多可达15只共群栖息。有垂直向树干上方爬行觅食的特殊习性,它们坚硬的尾羽可支撑起垂直爬升的身体重量。下弯的鸟喙有助于捕捉树皮皱褶里的无脊椎动物。一旦爬至树梢,则俯冲到另一新树的底部继续攀爬。红色木蚂蚁会与旋木雀争夺食物(无脊椎动物),因此,旋木雀尽量避免与大量木蚂蚁同处一树,否则将影响可捕获的食物量。

旋木雀

主食昆虫、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冬天食物短缺时,落于地面觅食,并把植物种子纳入食谱。旋木雀的隐藏色将其融入树干的背景中,可躲过捕食者的搜捕;其构筑的鸟巢也与栖所环境协调一致。天敌有大斑啄木鸟、伶鼬和白鼬,如果旋木雀在生育期有外敌来犯,它们会发出“tjii”的窄频高音警示,使雏鸟先安静下来,这种声音仅被同类理解,猎食者难以察觉。

4繁殖性状

单配制动物,雄鸟通过鸣叫吸引雌鸟,这类鸣叫由一系列尖锐的高音组成。繁殖季在三月到六月下旬,它们把隐秘的巢穴置于树缝中和剥落的树皮后,筑巢材料一般为细枝、草木、茧壳、树皮纤维、树叶、苔藓、羽毛,巢缘用蜘蛛丝加固。每个繁殖季生育两次,每窝产卵1~6枚,单个卵重约1.2克,大小16mm×12mm。卵白色,布有细密的粉红色或红褐色斑点。

旋木雀

雌鸟孵卵期13~17天,雏鸟孵出后的13~18天长出羽毛,1年长成后可继续繁殖。第一窝生育的幼鸟由双亲照看,但多数情况下,第二窝幼鸟只有雌鸟单独守巢。抚育期13~18天,直到幼鸟羽毛丰满。雌雄轮流喂养后代,雌鸟喂食多于雄鸟,雄鸟多数时间在鸟巢周围防御和巡视领地,防止其他雄鸟及捕食者入侵。

旋木雀平均寿命2年,野生最高寿命记录为8年零2个月。

旋木雀

5地理分布

分布于古北区,包括欧洲大部和亚洲部分地区,从德国、挪威向东一直延伸到俄罗斯和韩国的太平洋沿岸,向南最远延伸至土耳其和伊朗,向北最远到俄罗斯、挪威、瑞典。英国、日本也有分布。

旋木雀

阿尔巴尼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荷兰、挪威、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旋木雀

6种群动态

欧洲的育种群体估计有5,700,000~11,000,000繁殖对,成熟个体约17,100,000~33,000,000只(国际鸟盟,2004),欧洲种群占全球的25~49%,因此,初步估计全球总数为34,900,000~132,000,000只,但需进一步确认。欧洲的旋木雀种群在1980年已趋于稳定,但种群数的小幅波动可能与食物供应的增减有关(Harrap,Quinn 1996)。

旋木雀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旋木雀

*旋木雀同级分类

旋木雀高山旋木雀短趾旋木雀美洲旋木雀霍氏旋木雀褐喉旋木雀休氏旋木雀四川旋木雀红腹旋木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