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台湾林鸲
台湾林鸲

台湾林鸲

中文学名 台湾林鸲
英文学名 Collared Bush Robin
雀形目
鹟科
鸲属
台湾林鸲

1形态特征

雌雄鸟体色不同。雄鸟头部、後颈和喉黑色,眉纹细长白色。上背经颈及肩羽至上胸有一橙红色宽带,体背石板黑色,腰橙红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翼暗褐色,各羽外缘榄灰色。下胸淡榄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鸟头部和体背暗橄榄褐色,白眉较不明显。颈至上胸无橙红色带,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外缘榄褐色。腹面淡榄黄色,喉和下腹较淡,尾下覆羽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褐色。

台湾林鸲

2栖息环境

繁殖季节栖息於海拔2,600至3,550米的山区,针、阔叶混合林和针叶林下浓密的矮丛中,非繁殖季节出现於海拔 1,650 至2,820米的阔叶树林和针、阔混合林,有垂直迁移的情形。

台湾林鸲

3生活习性

不与它种鸟类混群,常单独出现在林缘、小径或灌木的枝头上,不喜开阔地区。食性,食虫性。在可辨识的 102 次喂食中,动物性的食物占98%,其中又以蠕虫类占54.9%,最多,植物性的果实只见过2次。

鸣叫声与白眉林鸲相近,通常是尖锐的单音“披、披、披”,其後接较低哑的“咯、咯、咯”类似石头撞击声,求偶期雄鸟有尖而急的短哨音,一般在3至5音节,感觉比白眉林鸲的声音结实。

台湾林鸲

4地理分布

全世界仅分布於台湾,在岛内主要出现於海拔2,000米 以上的山区。

5繁殖性状

配对方式为一夫一妻。繁殖期在3 月下旬至8月中旬,筑巢於路旁的土墙或石壁缝隙里。筑巢全由雌鸟承担,巢离地1~5米,巢呈碗状,高65至130毫米、外径143.2×149.8毫米、内径61.1×70.1毫米、深30~45毫米,巢材为苔藓、蕨类、草类的根、动物毛发和偶尔有塑胶绳等编织而成。一窝产卵3枚,青蓝色,无斑点,卵重2.21±0.54克,大小平均为20.1×14.9毫米(刘良力 1990,1994)。另据太鲁阁和玉山国家公园的调查,大部分(81.3%) 的巢筑於道路附近7米范围内。窝卵数2至4枚,平均3.1枚,其中以3 枚最为常见。雌鸟每天产1枚卵,在产完最後 1枚後开始孵卵卵由雌鸟伏窝负责孵化,雄鸟担任警戒工作。孵卵期平均为14天(范围在13至17天),孵化率78.8%(采样132)。一窝孵出雏鸟数平均为 2.8只(罗柳墀 2002)。雌雄亲鸟共同餵食,最初第1至2天雌鸟大部分时间留在巢中,餵食工作大部分由雄鸟担任,雄鸟有时直接餵雏鸟,有时将食物交由雌鸟餵食。白色粪囊在最初2天由亲鸟吞食,此後逐渐减少吞食次数,而将粪便衔至巢外丢弃。巢内餵养平均18天(范围在15至20天),成功离巢率为57.7%(采样104次),繁殖成功率为59.3%(采样81次)。幼鸟离巢时羽毛尚未丰满,雌雄亲鸟都在附近照顾。在观察的567次餵食中,雌鸟餵292次,雄鸟餵275次,雌雄亲鸟的餵养次数大致相等,雏鸟早期(3至5天)的餵食每小时2至8 次,後期(11至13 天)的餵食每小时最多可达19次,离巢 2 周後,餵食逐渐减少,并逐渐离开亲鸟的领域。亲鸟在繁殖成功後,同一繁殖季仍能在同一巢位中继续第2窝的繁殖(罗柳墀、谢复兴 2002)。繁殖时期亲鸟多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有领域性,雄鸟对领域的维护负担较大的责任,次年还会回原栖地活动。

台湾林鸲

6种群动态

台湾林鸲的种群数量在其主要栖息地尚称普遍,目前没有生存的危机。

台湾林鸲

7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台湾林鸲同级分类

蓝眉林鸲白眉林鸲红胁蓝尾鸲金色林鸲台湾林鸲棕腹林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