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鸟:结实(14.5厘米)而优雅的灰色歌鸲。喉宝石红色,宽阔的胸带黑色,眉纹白;上体全灰,中央尾羽黑而基部及羽端白;下体近白,臀沾灰。分布广泛的亚种tschebaiewi的雄鸟具粗的白色下颊纹,雌鸟下颊纹不明显。雌鸟褐色较浓,喉白,胸带灰。亚种ballioni及confusa无白色下颊纹,红色喉块较小,confusa的上体灰色较深。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棕黑。
叫声:白日里长久地重复亮而尖的动人鸣声。鸣叫时头朝后甩,喉部挺出,两翼低垂,尾半上翘呈扇形且轻弹。叫声包括粗涩的金属样音,近巢区时有粗哑的it-it音,告警时为拖长的siiii siiii音。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土耳其、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缅甸西北部及中国西部、西南及中部。
分布状况:亚种tschebaiewi甚常见于西藏南部和东部至青海东部、甘肃、四川西部和西北部及云南西北部;冬季南迁。亚种confusa较罕见,于西藏南部及西南部。亚种ballioni于新疆西部喀什及天山地区并非罕见。夏季栖于亚高山林至林线以上的灌丛和矮树丛;冬季下至较低处。
遍布旧大陆,以非洲、印度、东南亚及澳洲种类最多,有迁徙行为。我国有9属34种。包括包括鹟、姬鹟、仙鹟、林鹟等。
从突出的低栖处鸣叫,其余时惧生,在近地面活动或齐足跳动。生境:常隐匿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林灌丛间 ,海拔下线:3000
小型鸣禽,善在空中飞捕昆虫。口裂大,喙宽阔而扁平,一般较短,上喙正中有棱嵴,先端微有缺刻;鼻孔覆羽;翅一般短圆,飞行灵便;腿较短,脚弱;尾一般中等,方形或楔形,少数种类中央尾羽特长。雌雄羽色相似或不同,后者雄鸟羽色多艳丽,前者一般羽色较暗淡,以灰、褐为主。以昆虫为主食,常伫立于枝头等处静伺,一旦飞虫临近即迎头衔捕,然后又回原地栖止。在树上或洞穴内以苔藓、树皮、毛、羽等编成碗状巢
每窝产4~5枚居多,少数仅1~2枚。繁殖习性与莺科相近。
鉴别特征
体形与红点颏相似。雄鸟的颏喉部赤红,胸有黑色的宽阔横带,非常显眼,与红点颏易区别;雌鸟的颏喉部白,胸淡灰褐,一般羽色与红点颏相似,但上体为橄榄褐色。
额及眉纹白;上体橄榄褐,背部稍着灰色;眼先和颊黑;耳羽与背略同;两翅表面,前部与背同,向后转橄榄褐;尾黑褐,外侧尾羽基部白,羽端亦白。颏和喉鲜亮赤红,两侧有黑缘;胸部横互以宽阔黑带;下体余部白,两胁杂以褐色。
雌性成鸟:上体概橄榄褐色;两翅淡褐,羽缘暗黄;尾羽暗褐,外侧尾羽端白;眼先黑褐;眉纹白;颏和喉亦白;头侧、胸和两胁淡褐,腹和尾下覆羽转为白色沾棕。虹膜褐;嘴黑;脚和趾铅褐,爪黑褐。
此种有4个亚种,其中除指名亚种外,均见于国内。
黑胸歌鸲 Luscinia pectoralis (Gould, 1837)
黑胸歌鸲藏南亚种 confusa
黑胸歌鸲新疆亚种 bailloni
黑胸歌鸲青藏亚种 tschebaie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