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鼻天鹅(学名:Cygnus olor),又名赤嘴天鹅,体长约140厘米。是一种大型的游禽。体色洁白,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因此得名。栖息于水草繁茂的河湾和开阔的湖面。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小动物为食。大量分布于欧洲,少数分布在亚洲。中国是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疣鼻天鹅雄鸟全身雪白,头顶至枕略沾淡棕色。眼先裸露,黑色;嘴基、嘴缘亦为黑色,其余嘴呈红色,前端稍淡,近肉桂色,嘴甲褐色,前额有突出的黑色疣状物;跗蹠、蹼、爪黑色,虹膜棕褐色。雌鸟羽色和雄鸟相同,但体形较小,前额疣状突不显。幼鸟头、颈淡棕灰色,前额和眼先裸露、黑色,不具疣状突,飞羽灰白色,尾羽较长而尖,淡棕灰色,具污白色端斑。下体较浅淡,多呈淡棕灰色,虹膜褐色,嘴红灰色,爪和蹼、跗蹠绿褐色。
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先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腿短至中等;前趾有蹼,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拇指短位高;跗鳞网状;羽衣两性相似。
大小量度:体重♂9650-10000g,♀6750-8750g;体长♂1413-1550mm,♀1300-1493mm;嘴峰♂80-86mm,♀74-76mm;翅♂600-620mm,♀560-578mm;尾♂190-215mm,♀190-207mm;跗蹠♂95-110mm,♀90-101mm。
疣鼻天鹅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开阔湖泊、河湾、水塘、水库、海湾、沼泽和水流缓慢的河流及其岸边等地。
习性:主要在水中生活,性机警,视力强,颈伸直能远眺数里。游泳时隆起两翅,颈向后曲,头朝前低垂,姿态极为优雅。游泳速度甚快,能用一只脚划水,也能两只脚同时划,同时不时的张开和扇动两翅,高兴时发出一种沙哑而低沉的‘嘶嘶’声,哑声天鹅的名字即由此而来。性温顺而胆怯,行动极为谨慎小心,常在开阔的湖心水面游泳和觅食,晚上亦多栖息在安静而少干扰的湖心岛上或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和干的芦苇堆上,没有危险时才上岸。起飞时双翅拍打水面,在水面助跑约50米才能徐徐离水飞起。飞行时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而有力。常成对或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亦集成大群,特别是冬季和换羽期间。
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叶、根、茎、芽和果实为食,也吃水藻和小型水生动物。白天觅食,晚上休息。觅食时主要是用嘴撕裂植物,有时也能像一些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将头伸到水底挖掘水生植物的根为食,偶尔也到水边地面觅食青草。
迁徙:9月底至10月中旬迁往南方越冬,春季多在2月中下旬北迁,均成小群和家族群迁飞,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进行,沿途不断停息。在有些地方,特别是引种过去的地方,如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疣鼻天鹅已变成了留鸟,不再迁徙。在英国迁徙的距离也很短,最远一般不超过50千米,而且是沿水域进行的。但在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北方繁殖的疣鼻天鹅,每年春秋季都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做上千米里的来回迁徙。
世界分布:分布于亚美尼亚,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荷兰,挪威,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瑞典,瑞士,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引进:澳大利亚,加拿大,法罗群岛,冰岛,新西兰,新加坡,南非,美国。
旅鸟:巴林,百慕达,埃及,约旦,黎巴嫩,利比亚,马耳他,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葡萄牙,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叙利亚,塔吉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中国分布:主要繁殖在中国新疆中部、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迁徙时经过东北、华北和山东部分地区。
疣鼻天鹅3龄时性成熟,少数2龄(多为雌体),也有迟至4龄时才开始繁殖的。新对的形成多在第一次繁殖前的秋天和冬天,对较为固定,一旦形成终生不变,很少中途解体,而且多是出现在繁殖不成功和非繁殖对中。求偶行为首先是雌雄彼此进行频繁的头浸水运动,一起游泳,雄鸟用它的颈缠住雌鸟的颈,然后爬到雌鸟背上,进行交配。雌鸟完全沉入水中,仅头和颈露出水面。交配完后雌雄鸟一起游泳,同时发出独特的沙哑声,然后是疏理羽毛和水浴。
繁殖期3-5月。营巢于僻静的,人难于接近的水塘和湖泊岸边芦苇丛或水草丛中。雌鸟单独营巢或雌雄共同营巢。巢用干芦苇和其他植物堆集而成,结构极为庞大,呈圆形,外径128.5-194.5毫米,平均164.0厘米:内径48.5-56.6厘米,平均51.0厘米;深12.7-18.6厘米,平均15.0厘米;高24.5-31.0厘米,平均27.0厘米。有主巢和辅巢之分,主巢供雌鸟产卵用;辅巢为雄鸟夜宿用,通常距主巢40-60米远,亦是由芦苇、蒲草茎和叶堆集而成,外形极为简陋,像个草垫子,大小为外径125.0-140.0厘米,高14.0-18.0厘米。为了出入方便,通常在主巢和滩缘之间打通两条0.7-1.5米宽的“通道”,通过从根部咬断或踩倒芦苇形成,而咬断的芦苇又可作为营巢材料。通常一道进,另一道出。
疣鼻天鹅领域性极强,巢域面积较大,每对天鹅通常都要占据大片的芦苇滩和宽阔的湖面。每对所占据的领域面积的大小,随营巢环境条件而异。在适合营巢的宽阔湖区,领域面积较大;在受营巢条件限制的河岸地区和高种群密度的地区,领域面积就小;有时甚至数个巢在一起,巢间距仅几米远。通常不利用旧巢,只有少数喜欢利用上一年的旧巢,特别是繁殖成功的巢,但仍然需要进行修理和补充才可使用。
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9枚,通常5-6枚,隔天产1枚。新鲜卵乳白色,孵化后逐渐变为肮黄白色或蓝绿色,大小为117.5(113.5-21)毫米×74.9 (72.5-77)毫米,重362(348-371)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如遇危险就向湖心游去或迅速起飞,当经过主巢上空时,用力扇动两翅向雌鸟示警,雌鸟立刻将巢盖好,然后沿着通道离开巢。
每天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雌鸟亦要离开巢去觅食,但时间不长,离巢前先用巢边材料将卵掩盖好或者由雄鸟替孵。雌鸟恋巢甚强,特别是在孵卵后期,当有人接近巢时,雌鸟不仅不离开,而是迎上几步,拱着颈,发出“ho-ho-”的恐吓声,孵化期35-36天。第一窝繁殖不成功,通常要进行补偿性孵卵,但窝卵数明显减少,通常仅为1-2枚。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下水游泳,但生长极慢,通常120-150天才具飞翔能力。雏鸟生长期间,成鸟亦开始换羽,和雏鸟一起在水中生活,对雏鸟极为爱护,不时地让它们爬到自己的背上,早期晚上多回到巢中过夜,随着雏鸟逐渐长大,则不回巢中过夜,而是夜宿在漂浮于水中的物体上或芦苇堆上。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纽约州欲向扰民天鹅“宣战”美国纽约州打算悬赏捕杀野生疣鼻天鹅,原因是这种天鹅不仅“扰民”,还对自然环境构成威胁。此举遭一些动物保护者批评。法新社2014年1月30日援引纽约州环境保护部门一份方案报道,纽约州打算在2025年前为州内2200只疣鼻天鹅“实施死刑”或重新安家。
19世纪末,疣鼻天鹅被欧洲殖民者带到北美,但如今,纽约州当局认为这种动物不能再“无拘无束”,因为它们不仅袭击人类、破坏植被,还对飞行器安全飞行构成威胁,同时因其粪便含大肠杆菌而污染水源。
纽约州环境保护部门于是决定向州内疣鼻天鹅“宣战”,2025年前将它们处死或圈养。“致命控制措施包括枪杀放养的天鹅、转为笼养,或实施安乐死。”另外,天鹅的鸟巢将被摧毁,鸟蛋也将接受处理以防孵化。
上述方案引发动物保护组织“纽约市鹅类动物观察组织”不满。这一组织创始人戴维·卡罗金说:“对于一个生活在纽约州内超过150年的物种来说,想要根除它们简直是残暴。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人被疣鼻天鹅严重伤害。当它们表现得有攻击性时,通常是在保护鸟巢,保护宝宝。我是说,大家需要掌握点常识。”
但一些环保主义者欢迎纽约州的方案。康奈尔大学自然资源学副教授鲍尔・柯蒂斯告诉法新社记者,约翰・肯尼迪国际机场一共记载4次天鹅撞击飞机事件,纽约州的目标是“控制野生天鹅增长数量,把它们移出闯祸或搞破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