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鸻,Esacus magnirostris (Cuvier,1829),为鸻形目石鸻科大石鸻属的鸟类。体大(52厘米)头亦大,嘴亦较长和粗大。额白色,头顶、后颈和上体褐色。分布于巴基斯坦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冬鸟至中国西南、海南岛及东南亚。食物主要以螃蟹、虾、蛙、昆虫及软体动物为主。
体大(52厘米)头亦大,嘴粗厚而微向上翘,黄色的眼呈凝视状。识别特征为头上的黑白色斑及翼上的黑白色粗横纹。飞行时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黑色并具白色粗斑纹。虹膜-黄色;嘴-黑色,嘴基部有黄斑;脚-暗黄。叫声:愤怒时发出响亮的嘶叫声;告警叫声为响亮的see-eek声;并常在夜里发出两三个上扬音符的粗野哨声。
中国国内分布于海南(崖县、文昌、铺前港)、云南(腾冲、景洪【西双版纳】、潞西)。属于典型的东洋种。中国国外分布:伊朗,缅甸,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老挝,泰国,柬埔寨(湄公河),越南(老街,红河)等国。
大石鸻成对活动,栖于大型河流及海边的沙滩和砾石带。大石鸻是黄昏或夜间活动的鸟类,多单只或4~5只结小群在江河边的沙滩上活动,奔跑迅速,偶尔能游泳。食物主要以螃蟹、虾、蛙、昆虫及软体动物为主。白天常静静栖息于沙滩灌丛中,因体色与乱石酷似,极不易被发现。与澳洲石鸻.neglectus成结伴种,可能为共种。
大石鸻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