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体型(26厘米)的深褐色噪鹛。眉纹及内覆羽黑色,初级飞羽羽缘浅蓝灰色,头顶、颈背、胸及两胁的羽缘黑色而成扇贝形纹。
有两种色型:一些鸟上体棕橄榄褐色,尾铜色尾端栗色;另一些鸟头灰而尾近黑。与纯色噪鹛的区别在眉纹黑且眼色浅。
虹膜-白或蓝色;嘴-黑色;脚-褐色。叫声:大叫,轻声鸣叫为重复的kri taboo或轻柔单音。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盈江、龙川江与怒江间山脉以及南部澜沧和新平等地。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东喜马拉雅山地区和印度阿萨姆与缅甸等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中国西南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罕见于云南西部及南部海拔1000~2500米湿润山地。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溪流、河谷沿岸和附近的常绿阔叶林较常见。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飞行力弱,一般仅在受惊时才做短距离飞翔,常在林下灌丛或地上活动和觅食,较为嘈杂。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灌丛中,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茎、草叶和根等材料构成,内垫细根。每窝产卵2-3枚,卵蓝绿色,大小为29.4mm×20.7mm。
蓝翅噪鹛在我国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应注意保护。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