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大滨鹬
大滨鹬

大滨鹬

中文学名 大滨鹬
英文学名 Great Knot
鸻形目
鹬科
滨鹬属
大滨鹬

1鸟种简介

大滨鹬(学名:Calidris tenuirostris,英文名:Great Knot)是鸻形目滨鹬属的鸟类。繁殖羽翼具赤褐色的横斑。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贵州、广东、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QQ截图20160504110719.jpg

2外形特征

体型略大(27厘米)的长嘴近灰色鹬,似红腹滨鹬但略大,嘴较长且厚,嘴端微下弯;上体色深具模糊的纵纹;头顶具纵纹;非繁殖期胸及两侧具黑色点斑(远处看似深色的胸带);腰及两翼具白色横斑。繁殖期肩羽及翼上具栗红色和黑色杂斑。腰和尾上覆羽白色;胸多黑褐色条纹或斑点(远看如同黑色胸带),下体白色,翅折合时通常超出尾尖。 春夏季的鸟胸部具黑色大点斑,翼具赤褐色横斑。滨鹬属内体型最大者。上体灰褐色,各羽的羽轴黑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绿灰色。

成鸟(繁殖羽):头、颈密布白色和黑褐色相间的细条纹,眉纹不明显,眼先有淡褐色渲染。上体灰褐色;肩部有栗红色羽斑,并杂有黑色斑;背部各羽黑色,边缘灰白色。飞羽黑褐色,羽干白色;大覆羽与内侧初级覆羽末梢白色,形成白色翼线。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有稀疏的斑纹。尾羽暗灰色。下体包括颏、喉白色,颈、胸密布黑褐色斑,形成宽的黑色胸带;两胁也有黑斑。腋、翼下覆羽白色,略沾淡棕色。

成鸟(非繁殖羽):头、颈密布纤细的黑色纵纹。上体包括翼面为纯灰色,多暗色羽干纹。胸部斑纹较弱;胁部条纹稀少。

亚成鸟:体上近乎黑色,各羽有淡色羽缘,如同鳞片状。下体白色,胸部染淡褐色,有黑褐色斑点。

叫声:低沉的chucker-chucker-chucker叫声或双音节的低哨音nyut-nyut。

QQ截图20160504110709.jpg

3分布范围

中国国内分布于天津(塘沽、北塘)、河北(滦南、北戴河、石臼坨,5月和8~10月)、辽宁(鸭绿江口、庄河、大连、旅顺、双台子河口、盘锦、凌河口、葫芦岛)、吉林(安图,8月11日)、上海(九段沙、长江口、崇明、长兴岛、南汇、奉贤、张堰)、江苏(射阳、大丰、盐城)、浙江(杭州湾、舟山群岛、宁波、台州、青田)、安徽、福建(晋江、福州、马尾、长乐)、渤海海峡、山东(黄河口、青岛)、广东(广州湾)、广西(沿海)、海南(琼山)、南沙群岛(太平岛,4月20日)、贵州(威宁,1975年11月14日)、台湾与兰屿、香港(米埔)(旅鸟,少数冬候鸟)。

13556542054y3aq7cH.jpg

中国以外地区分布于亚洲北部(北极附近的苔原地区);越冬至亚洲南部和大洋洲等。分布国家和地区有俄罗斯(繁殖鸟),韩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地,偶然也分布至新西兰或中东地区。

c28fddfd9a1cc328d6887da9.jpg

4生活习性

喜潮间滩涂及沙滩,常结大群活动。 迁徙季节集群分布于河口三角洲、海岸滩涂、水田、盐田和泻湖等。食物包括甲壳类、软体动物、螃蟹、昆虫等。甚常见候鸟,分布在东部沿海。冬季少量鸟留在海南岛、广东及香港。越冬于地中海、非洲、印度、缅甸、马来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偶尔也见越冬于新西兰。迁徙期间经过我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香港和台湾。部分在中国广东沿海、海南岛和台湾越冬。

QQ截图20160504110652.jpg

5生长繁殖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从科拉半岛、北海沿岸、往东到西伯利亚东部海岸的楚科奇半岛;偶尔也见繁殖于西伯利亚森林冻原地带;繁殖期为6~8月,营巢于多苔藓和植物的冻原高原和岩石地带。巢为地面的凹坑,内垫有枯草和苔藓。通常置巢于水域附近草丛中或柳树和矮小桦树灌丛下。每窝产卵4枚。卵的颜色为灰黄色,被有红褐色与青灰色细小斑点,钝端有暗褐色线状纹。卵的大小为41~45×30~32毫米。

1355654205r8bnMTYS.jpg

6保护级别

大滨鹬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1.jpg

*大滨鹬同级分类

弯嘴滨鹬三趾滨鹬红腹滨鹬长趾滨鹬青脚滨鹬西滨鹬高跷鹬尖尾滨鹬黑腹滨鹬红颈滨鹬半蹼滨鹬白腹滨鹬大滨鹬白腰滨鹬紫滨鹬斑胸滨鹬小滨鹬岩滨鹬美洲小滨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