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田鸡(学名:Porzana porzana),属鹤形目秧鸡科田鸡属。在中国仅出现于新疆。小型涉禽,体长约23厘米,嘴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并与第3枚初级飞羽几等长。第1枚初级飞羽约与第6枚或第7枚等长。色深,嘴短,上体橄榄褐色,具黑色粗条纹和白色斑点。
斑胸田鸡全长22-24厘米,翼展37-42厘米,体重810-90克;前额、眉纹石扳灰色,眼先黑褐色;耳羽具淡赭色色羽缘;头顶、枕、后颈和整个上体橄榄色或橄榄褐色,具宽的黑色中央条纹;后颈和上背具白色斑点,下背、腰、尾上覆羽、肩和内侧次级飞羽具窄的白色条纹,内侧翅覆羽具矢状白色条纹和黑色羽缘;飞羽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侧白色;头侧、颏、喉、前颈、颈侧和整个胸灰色,缀有白色斑点;腹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或皮黄色;两胁具黑色和白色横斑;翼缘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具褐色横斑;尾黑色。羽缘褐色。虹膜红褐色到红色,嘴黄色,基部橙红色;脚和趾橄榄绿色。
大小量度:嘴峰♂ 19.7(18-22)mm,♀ 18.4(17-20)mm;翅长♂ 122(117-128)mm,♀ 118(111-123)mm;尾长♂ 47.5(42-54)mm,♀ 47.3(44-52)mm;跗蹠长 ♂ 34.1(32-37)mm,♀ 33.0(30-35)mm。(注:雄性——♂;雌性-——♀)
斑胸田鸡栖息于平原草地、湖边灌丛与草丛以及河滨灌丛、苇塘、沼泽湿地等各类湿地生境,尤以富有芦苇、水草的沼泽湿地和湖泊及其附近沼泽地带较常见。有时也出现于森林和荒漠中的芦苇沼泽。
在中国新疆塔里木河西北部的斑胸田鸡为夏候鸟,春季3月末4月初迁来,秋季10月中下旬离开,也有从俄罗斯飞经此地的旅鸟,估计飞到印度或中东越冬。
常单独活动。性胆怯、善于匿藏。多在晚上和晨昏活动,白天多匿藏在草丛和灌丛中。善行走,能在草丛中顺利的穿行。也能在水中植物和浮于水面的水仙花叶上轻快的行走,很少游泳,也不喜欢飞翔,很少惊起,被迫飞起时,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中。但在通过开阔的深水面时,则游泳。飞行迅速而直。从地上起飞时几乎无声。
杂食性,主要吃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部分水生植物,如蚯蚓、软体动物、蜘蛛、昆虫及其幼虫(毛翅目、蜻蜓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鳞翅目和蚂蚁)和搁浅在即将干涸池塘中的小鱼等。植物性食物包括藻类、嫩枝、叶、根及种子,如黍、稻、薹草等。通常在靠近隐蔽处的潮湿或干泥地上觅食,在地面上或将头伸入浅水中啄取食物,或伸长颈部从草穗上剥下种子。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博茨瓦纳、保加利亚、布隆迪、乍得、中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加纳、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约旦、哈萨克斯坦、肯尼亚、科威特、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拉维、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尔多瓦、黑山、摩洛哥、莫桑比克、荷兰、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南苏丹、西班牙、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乌兹别克斯坦、也门、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喀麦隆、科特迪瓦、吉布提、法罗群岛、冈比亚、格陵兰岛、冰岛、列支敦士登、马里、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圣赫勒拿、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 - 达库尼亚群岛、塞舌尔、索马里、泰国、乌干达。
斑胸田鸡繁殖时间因地区而不同。欧洲在4-7月繁殖,俄罗斯在5-7月繁殖。单配制,仅在繁殖季节维持配对关系。繁殖季节和越冬时均有领域性。在静水边或水中的密集植物上营巢,巢在草丛中或水位线以上,用草叶和草茎筑成薄壁的杯形巢,常将周围植物折弯形成蓬盖,巢的大小外径12-14厘米,巢高8-10厘米,两性共同营巢。成对分散营巢。通常营巢于湖边、河岸、河湾以及灌丛沼泽和湿草地上芦苇丛或草丛中。每窝产卵通常为8-10枚,偶尔有少至6枚和多至15枚,甚至16枚的。卵的颜色为赭灰色或绿皮黄色,被有红褐色或紫褐色斑;卵的大小为29.1-37.5× 22.2-26.8毫米,平均33.62×24.47毫米。每天产卵1枚,卵产齐后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孵化期18-21天。 雏鸟先后出壳,持续3天。雏鸟为早成鸟,由双亲喂养和照顾,全窝雏鸟孵出8-10小时后才离巢。数日龄可自行觅食,45日龄长出飞羽,7-10月份换羽。1岁可开始繁殖。常年产2窝卵。
单一物种,无亚种。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