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红胸田鸡

中文学名 红胸田鸡
英文学名 Ruddy-breasted Crake
鹤形目
秧鸡科
田鸡属
红胸田鸡

1鸟种简介

红胸田鸡(学名:Porzana fusca,英文名:Ruddy-breasted Crake)是田鸡属的鸟类。小型涉禽,体长19-23厘米。嘴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并与第3枚初级飞羽几等长。野外特征极明显,容易识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

1357645912Tk6wsGEt.jpg

2外形特征

红胸田鸡成鸟两性相似。额、头顶、头侧和胸栗红色,枕、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及尾羽暗褐色。颏、喉白色,多少沾棕红色,随年龄增长,栗色加多。腹灰褐色,具白色横斑纹和点斑;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横斑纹。两胁暗橄榄灰褐色,不具白色横斑或具不明显的白色横斑;腋羽暗褐色,具白色羽端。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胸部栗红色较淡,喉白。幼鸟上体较成鸟色深,头侧、胸和上腹栗红但染有灰白色羽,下腹和两胁淡灰褐色,微具稀疏的白色点斑,虹膜为褐色。虹膜红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带有紫色。腿和脚橘红色,爪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9-85g,♀65-75g;体长♂215-230mm,♀193-225mm;嘴峰♂20-22mm,♀18-22mm;翅♂105.3-116mm;♀102-110mm;尾♂46-53mm,♀44-51mm;跗蹠♂33-37mm,♀32-35mm。(注:雄性——♂;雌性——♀)

3栖息环境

栖息于沼泽、湖滨与河岸草丛与灌丛、水塘、水稻田和沿海滩涂与沼泽地带,也出现于低山丘陵、林缘和林中沼泽。栖息地高度为海拔160-2100米。

QQ截图20160805165032.jpg

4生活习性

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春季于4月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月迁离繁殖地。常在黎明、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在灌丛与草丛中。性胆小,善奔跑和匿藏,飞行也很好,飞行快而直,一般紧贴水面或地面飞行。但通常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和芦苇丛中。飞行时两脚悬垂于下,一般很少飞行。善游泳。

杂食性,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嫩枝和种子以及稻秧等。大多在隐蔽处觅食,偶而也到芦苇边觅食。

QQ截图20160805165054.jpg

5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东帝汶、越南。

旅鸟:阿富汗、圣诞岛。

中国分布:分布较广,见于北京(南苑、东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辽宁(凤城、丹东、大连、营口、盖县)、吉林(梅河口、吉林、延边)、黑龙江(兴凯湖)、江苏(盐城、淮阴、徐州、连云港)、浙江(黄岩、永康、建德、温州、丽水)、安徽(霍山、金寨、合肥、当涂石臼湖)、福建(邵武、建瓯万木林)、江西(南昌)、山东(青岛)、河南(大别山北坡、卫辉市庞寨)、湖南(东洞庭湖)、海南(文昌、琼山、五指山)、贵州(绥阳、贵阳、贵定、从江)、陕西(秦岭),多为夏候鸟;四川(成都、西昌)、云南(昆明、新平、景东、江城、耿马、腾冲、蒙自、金平、河口、剑川、巍山、潞西)、台湾为留鸟;在香港为罕见冬候鸟和旅鸟。

0dd7912397dda14442cb2203b0b7d0a20df48645.jpg

6繁殖方式

繁殖期3-7月。成对营巢于水边草丛和灌丛中地上,也营巢于水稻田田埂上草丛中。巢甚隐蔽,四周常有芦苇或高草掩护。每窝产卵5-9枚,卵淡粉红色或乳白色、被有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31mm×23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共同抚养幼鸟。雏鸟绒羽亮黑色,下体较褐,体色随日龄增长而变褐。出壳1-2天离巢,最初几天由双亲喂食。

7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QQ截图20160805165045.jpg

8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胸田鸡同级分类

小田鸡斑胁田鸡斑胸田鸡亨岛田鸡黑脸田鸡白眉田鸡红胸田鸡库岛田鸡黄胸田鸡黑尾苦恶鸟无斑田鸡灰喉田鸡点翅田鸡姬田鸡莱岛秧鸡夏威夷秧鸡斑田鸡圣岛苦恶鸟塔希提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