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黑卷尾
黑卷尾

黑卷尾

中文学名 黑卷尾
英文学名 Black Drongo
雀形目
卷尾科
卷尾属
黑卷尾

1外形特征

黑卷尾雄性成鸟(繁殖羽):全身羽毛呈辉黑色;前额、眼先羽绒黑色(在个别标本的嘴角处具一污白斑点,但不甚明显)。上体自头部、背部至腰部及尾上覆羽,概深黑色,缀铜绿色金属闪光;尾羽深黑色,羽表面沾铜绿色光泽;中央一对尾羽最短,向外侧依次顺序增长,最外侧一对最长,其末端向外上方卷曲,尾羽末端呈深叉状;翅黑褐色,飞羽外翈及翅上覆羽具铜绿色金属光泽。下体自颏、喉至尾下覆羽均呈黑褐色,仅在胸部铜绿色金属光泽较著;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雌性成鸟:体色似雄鸟,仅其羽表沾铜绿色金属光泽稍差。

幼鸟:体羽黑褐色,背、肩部羽端微具金属光泽;自上腰至尾上覆羽呈黑褐色,后者具污灰白色羽端,呈鳞状斑缘;尾羽黑褐色;翅角污灰白色。下体腹、胁和尾下覆羽黑褐,均具污灰白色羽缘;个别标本尾下覆羽基部黑褐,具灰白色羽端长达11mm,外观呈污灰白色。雏鸟:巢内雏鸟全身被暗褐黑色绒毛羽。虹膜棕红色:嘴和脚暗黑色;爪暗角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40-65g,♀42-57g;体长♂235-300mm,♀243-285mm;嘴峰♂21-29mm,♀21-28mm;翅♂135-152mm,♀133-144mm;尾♂133-176mm,♀129-166mm;跗蹠♂18-23mm,♀18-22mm。 (注:♂雄性;♀雌性)。

黑卷尾

2栖息环境

黑卷尾栖息活动于城郊区村庄附近和广大农村,尤喜在村民居屋前后高大的椿树上营巢繁殖。多成对活动于800米以下的山坡、平原丘陵地带阔叶林树上;在中国西藏则栖息在海拔2000-2500米的针阔混交林缘。

黑卷尾

3生活习性

平时栖息在山麓或沿溪的树顶上,或在竖立田野间的电线杆上,一见下面有虫时,往往由栖枝直降至地面或其附近处捕取为食,随后复向高处直飞,形成“U”字状的飞行。它还常落在草场上放牧的家畜背上,啄食被家畜惊起的虫类。性喜结群、鸣闹、咬架,是好斗的鸟类,习性凶猛,特别在繁殖期间,如红脚隼、乌鸦、喜鹊等鸟类侵入或临近它的巢附近时,则奋起冲击入侵者,直至驱出巢区为止。

黑卷尾鸣声噪杂而粗糙,似“chiben-chaben”连续鸣叫,此起彼伏相互呼应,特别在清晨黎明时,故村民给以美称“黎鸡”。

黑卷尾在飞翔中能于空中捕食飞行昆虫,类似家燕敏捷的在空中滑翔翻腾,在南方俗称“黑鱼尾燕”。食物以昆虫为主,如蜻蜓,蝗虫,蜻蜓、胡蜂、金花虫、瓢、蝉、天社蛾幼虫、蝽象等膜翅、鞘翅及鳞翅类的昆虫。

黑卷尾

4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候鸟: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

黑卷尾分布图

旅鸟: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韩国、阿曼、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中国为吉林以南东部各地至西南、西藏为夏侯鸟,云南南部、海南以及台湾为留鸟。

黑卷尾

5繁殖方式

繁殖在6-7月间。巢以高粱秆、草穗、枯草细纤维、植物纤维、细麻纤维、棉花纤维交织加固而成,织成浅杯状,常置于榆、柳等树巅,细枝梢端的分叉处。6月下旬可看到刚出巢幼鸟停留在巢附近的树上等待亲鸟哺食。雌雄亲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黑卷尾巢呈碗状;巢高约70mm,巢深35mm,内径90mm,外径约130mm。卵产3-4枚,卵壳乳白色,上布褐色细斑点,钝端有红褐色粗点斑。卵径约为24mm×19mm。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6±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雏鸟全身裸露,仅背部和头顶着生有少许绒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20-24天。

黑卷尾

6亚种分化

黑卷尾错那亚种 (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albirictus)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中国西藏,印度,孟加拉,泰国。

黑卷尾普通亚种 (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cathoecus)分布于中国(青海、吉林、海南,包括周围岛屿),缅甸,泰国,印度,马来半岛(新加坡)和印度支那。

黑卷尾台湾亚种(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harterti)分布于中国台湾。

黑卷尾爪哇亚种(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javanus)分布于爪哇岛和巴厘岛。

黑卷尾指名亚种(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macrocercus)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半岛和孟加拉。

小黑卷尾(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minor)分布于斯里兰卡和马纳尔岛。

黑卷尾泰国亚种(学名:Dicrurus macrocercus thai)分布于缅甸,泰国,柬埔寨和印度支那南部。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黑卷尾

8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9鸟的选择

黑卷尾虽然能落到地面啄食昆虫及幼虫,但多数是在空中追捕或拦截飞行昆虫。成鸟这种本能取食方式难以改变,不适应取食人工饲料,因而饲养野生成年黑卷尾成活率很低。通常是掏取幼鸟饲养,为了保证成活率,最好是等到雏鸟羽毛基本长齐再掏取。

10笼的特点

黑卷尾虽然身体不大,但尾羽较长,为保护其美丽的尾羽,宜用较大的鸟笼、或用鸟架饲养。一般可用八哥笼或弓形鸟架。

11饲料喂法

幼鸟的饲料,可把肉沫、熟鸡蛋黄、玉米面(或鸡料)按6︰2︰2的比例混合;并稍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用水调成粥状(刚生羽芽的小雏)或面状(长齐羽毛的幼鸟)。小雏需用竹蓖挑着粥状饲料喂给。幼鸟可用手捻成长1厘米、两头尖的食团饲喂。成鸟饲料纯喂软料,成分与幼鸟饲料基本相同,只是再加些水果和蔬菜沫。

12管理调教

饲养黑卷尾全部喂软料,上、下午各一次。为了保持饲料新鲜,鸟又能吃得饱,喂料要定时,使鸟养成定时取食的习惯;因为软料易变质,尤其是夏季或霉雨期,应特别注意,下午的一次料可晚点喂,鸟吃完后即取出,切不可过夜。新捉获的成鸟野性较强,适宜养于昏暗、安静的鸟笼,于午后、黄昏喂饲料,饲料制作成黄豆样大小,放置于饲盆内供其自行食用,若长时间没有进食,可打开口器喂养,2-3天后待其熟悉环境后逐渐改饲盆喂养。新养的鸟自3-5日会自行鸣叫。

黑卷尾粪稀而腐蚀性强,每周宜洗涮两次栖杠,清一次鸟笼,以防足趾被污染。在北方冬季需室内过冬,在南方饲养,夏季夜间需用纱布罩上以防止蚊虫叮咬。

黑卷尾飞行姿态优美,大笼饲养可驯练它飞行捕食,令人悦目。架养时,初期放长脖线,用昆虫诱其捕食,进而放室内,抛食物任其飞行追捕,观赏起来的确别有情趣。驯熟的可放室外游戏,但需掌握鸟的饥饿程度或者拴有颈环,而且要逐步进行,以防飞失。


*黑卷尾同级分类

灰卷尾鸦嘴卷尾小盘尾发冠卷尾黑卷尾白腹卷尾斯里兰卡卷尾叉尾卷尾科摩罗卷尾古铜色卷尾大盘尾方尾卷尾华莱士卷尾冠卷尾安达曼卷尾阿岛卷尾绶带卷尾辉卷尾苏门答腊卷尾塔布拉斯卷尾白胁卷尾苏拉卷尾蓝点辉卷尾马约特卷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