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台湾鹎
台湾鹎

台湾鹎

中文学名 台湾鹎
英文学名 Styan’s Bulbul
雀形目
鹎科
鹎属
台湾鹎

1分布范围

台湾鹎(中文学名“乌头翁”)(拉丁学名Pycnonotus taivanus,英文名Tavaau Bulbul)。属雀形目鹎科,是中国台湾15种特有鸟类中最易见到的之一;也是中国台湾特有种类,只分布在中国台湾省东部和南部。

台湾鹎

2鸟种简介

台湾鹎(bei)是典型的林栖型鹎。性格活泼,经常成群的在林间相互打闹,一般情况下,都是一群一起飞到一个枝头,然后再一起飞到另一个枝头。它们所食用的食物非常广泛,包括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甚至也有乌贼。它的巢通常都建造在小岛上或者是芦苇丛中的平地上。

3形态特征

中等体型(19厘米)的鹎,头白,顶冠及髭纹黑色;下颚基部有一橙色小点斑;上体橄榄色,两翼及尾褐色,边缘橄榄黄色;下体近白,胸灰,两胁偏褐。 头顶和枕黑色、眼先及耳羽白而带银皮黄色、喉白、髭纹呈黑色、近下嘴基部具一小形橙红点斑、后颈浅土褐色,背、肩、小覆羽以及腰羽概污灰褐,微缀[3]  ;大覆羽、飞羽和尾羽均暗褐,外缘以鲜橄榄黄,下体皮黄白,胁和覆腿羽染以灰褐色,尾下覆羽具橄榄色羽缘;虹膜-深褐,嘴-黑色,脚-黑色。特殊的肺部构造使它们能持久地飞行而不会感到呼吸困难。没有牙齿,却长有角质的喙,鸟喙可用于捕食、筑巢和梳理羽毛。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它们都有翅膀和羽毛,羽毛形状各异、色彩繁多,不仅有助于鸟类保持体温,还有利于鸟类的飞行。因此能主动迁徙以适应多变的生存环境。

台湾鹎

4生活习性

台湾鹎通过多种方式来觅食昆虫。多数种类会快速掠过灌木或树木上的叶簇,从叶或茎上啄取猎物。有些,如橙顶台湾鹎,在森林地面四处走动,从落叶层或低矮的植被中觅得昆虫。台湾鹎则像那样沿着树干或树枝攀爬,寻找藏于树皮裂缝中的猎物。候鸟种类白眉台湾鹎和热带留鸟种类黄腰王台湾鹎都偏爱在湍流险滩边的地面觅食。橙尾台湾鹎以及台湾鹎属中各种多白色的热带台湾鹎种类则专门捕捉飞虫,它们对比鲜明的醒目体羽有可能便是用以惊起猎物。

大多数台湾鹎几乎完全为食虫类,主要为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如象甲、蛴螬、叩头甲、米象、毛虫、蝗虫、蝉、螽斯、金龟子、蚂蚁、蜂类、步行虫、蛾、蝇、蚜虫、蛆、蛹和昆虫幼虫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植物种子、浆果等植物性食物。对部分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少数种类也会食相当数量的果实或花蜜。多数台湾鹎喜食毛虫,尤其是在繁殖期。在北美的北温带北部森林区,当云杉芽虫大量出现时,一些台湾鹎会变得非常繁盛。

台湾鹎

台湾鹎主要栖息在平地至中海拔的灌欉、次生林地、丘陵地、农耕地及林园,通常2~3只聚集成群活动于灌木林或果树林,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水塘等水域岸边,也栖息于农田、湿草原、沼泽等湿地,有时还栖于水域附近的居民点和公园。常单独成对或呈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也见成10多只至20余只的大群。多栖于地上或岩石上,有时也栖于小灌木或树上,多在水边或水域附近的草地、农田、荒坡或路边

乌头翁是属于中低海拔的鸟类,树林、果园、公园都是它们活动的场所,也经常出现在人类居屋的附近,常成群追逐鸣叫,颇为喧闹。

虽然由于是台湾特有种的缘故,乌头翁被列为「其他应予保育之野生动物」,但是由于它们的分布尚称广泛,因此并不像其他保育类鸟类一样受到重视,但是它所面临的威胁既大且广,绝不逊于其他的保育类野生动物。

台湾鹎

典型的林栖型鹎通常2~3只聚集成群活动于灌木林或果树林,喜栖止于低木顶端或甘蔗、芦苇穗上。小型的群居生活,大多数的乌头翁都是以昆虫和其幼虫、果实、浆果或种籽等杂食性为主,有的还会以漕泾作为自己的食物,它们会在飞行中捕捉昆虫。乌头翁与白头翁在台湾岛上各自划。

5种群分布

2000年8月1日,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乌头翁主要分布在台湾的东半部及屏东以南的区域,与白头翁在花莲以北天祥一带,枋山以南,枫港以北产生重叠,并曾在天祥发现杂交的现象。 由于白头翁常随人类开发入侵更高海拔的山区,进而跨越原有限制两种相遇的天然屏障,进入乌头翁的分布区域,迫使乌头翁面临极大的生存竞争压力。

虽然在某些地区相当普遍,此鸟种仍被列为易危,因栖地的破坏和同属鸟种白头翁杂交造成数量减少,此两鸟种分布在某些地区重叠,且有白头翁因宗教因素被放生至乌头翁栖地。乌头翁已被提升为第二级的保育类,属珍贵稀有野生动物。乌头翁为台东县县鸟。

台湾鹎分布图

6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每年的3月―7月,为单配制。繁殖期间甚为活跃,常站在树梢高声鸣叫,或雌雄鸟在树冠与花丛间相互追逐、飞舞和嬉戏。通常营巢于灌丛、竹丛和果树等低矮树上,巢多置于灌木或竹丛枝叉间,也见在香蕉林和香蕉叶柄处营巢。巢呈杯状,外层粗糙、松散,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和草根构成,内层紧密,主要由树皮纤维、麻、细草根等编织而成。巢内垫有兽毛、绒羽、麻等柔软物。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通常为5-6枚,但也有每窝少至4枚和多至7枚的。卵的颜色多样、被各种色斑。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进行,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12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一般14天左右雏鸟即可离巢。

台湾鹎

7种类

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1994),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8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极危(CR)——1种;濒危(EN)——2种;易危(VU)——9种;近危(NT)——15种;不详(DO)——2种;低危(LC)——110种。中国物种全部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台湾鹎

*台湾鹎同级分类

红耳鹎白头鹎黄臀鹎黑喉红臀鹎白喉红臀鹎台湾鹎黑头鹎白颊鹎黄冠鹎黄绿鹎红眼鹎纹喉鹎橄榄褐鹎灰腹鹎黑冠黄鹎红眼褐鹎白耳鹎火喉鹎南非鹎纵纹绿鹎白眉黄臀鹎白眼褐鹎黑眼鹎白眉鹎小褐鹎鳞胸鹎栗喉鹎黄耳鹎绿冠鹎灰头鹎黄喉鹎黑顶黄鹎纹耳鹎白眶鹎多氏黑眼鹎橙斑鹎索马里鹎婆罗洲鹎黄肉垂鹎条纹鹎蓝肉垂鹎黑白鹎裸眼鹎三色黑眼鹎凤头褐鹎安达曼鹎灰额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