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鸫(学名:Turdus merula,英文名: Common Blackbird)是鸫科鸫属的鸟类,俗名百舌、反舌、黑鸫、黑鸟、黑山雀、牛屎、八日雀、中国黑鸫、乌(春鸟)。全身黑色,但嘴黄色,鸣声嘹亮,春日尤善啭鸣,其声多变化,故又称"百舌"。常在田圃或疏林间地上觅食,以甲虫、蝗、蚊、蝇等多种昆虫为食,为农林益鸟,也掘食蚯蚓。受惊则飞上枝头,营巢于乔木上。为我国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注意乌鸫不是乌鸦。雌性和初生的乌鸫嘴巴黑色,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乌鸫是瑞典国鸟。
体型略大(29厘米)的全深色鸫。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略浅,脚黑。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与灰翅鸫的区别在翼全深色。
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色,雌鸟黑色;脚-褐色。叫声:鸣声甜美,但不如欧洲亚种悦耳,告警时的嘟叫声也大致相仿。飞行时发出dzeeb的叫声。
乌鸫和乌鸦的区别:乌鸫是一种极容易辨认的常见的中型雀类,不知者常误认为是乌鸦(乌鸦有很多种),其实乌鸫比乌鸦在体形上要小得多,和普通鸽子差不多,而乌鸦体型粗壮。在外观上乌鸫比乌鸦要美观得多,乌鸦的喙是黑的,乌鸫的喙是黄色的,这点极易区别。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印度至中国;越冬至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大部林地、公园及园林,高可至海拔4000米。亚种maximus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的留鸟;sowerbyi于四川中部;intermedia于西北部(天山、喀什、罗布泊及柴达木盆地);mandarinus为留鸟于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南等地,部分鸟在海南岛越冬。
乌鸫是四川乃至中国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的常驻居民,分布广,数量多,栖息于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单独或者三五成群在地面奔驰觅食。跟麻雀、喜鹊、乌鸦鸟一样乌鸫也属于适应性强不甚惧人遍及全世界的鸟。“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城市村庄有树木(它在乔木上筑巢生儿育女)、有原始植被的地面(水泥地面就不会有虫子了)、有水的地方就有乌鸫。在城市有高大树木的庭院中不难见到乌鸫的巢,但是它比喜鹊谨慎,通常是将巢隐蔽在树干间的平台中,从来不去张扬自己的“建筑杰作”。我打小生活在北方,2006年4月在文殊院还是第一次跟乌鸫“密切接触”,看到了它的巢,听到了它的悠扬的情歌……
乌鸫:于地面取食,静静地在树叶中翻找无脊椎动物、蠕虫,冬季也吃果实及浆果。
栖息于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
叫声:乌鸫因全身有乌黑的羽毛而得名。它的叫声犹如击石,音似“鴶——鴶——鴶——鴶”,又名乌吉。春季繁殖期间,它既能吟咏,又能仿效别的鸟叫。叫声婉转,有时象笛声,有时象箫韵,韵律多变,因此它又称“百舌”。
食性:乌鸫栖息于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单独或三、五成群地在地面奔跑觅食。它的食物在秋冬两季主要为植物性,春夏两季主要为动物性。所吃的动物以昆虫的幼虫为主,如毛虫、孑孓、蝇蛆等。乌鸫食量很大,就以苏联鸟类专家特来杜爱尔教授喂的一只旅鸫雏鸟来说,它十四天就吃了六十八只幼虫,其重量达雏鸟体重的41%以上。乌鸫所食植物为樟果、榕果及其它杂草种子。
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先是努力显示自己,尽量显示自己的特殊本领。它围绕着雌鸟进行精彩的飞行表演,或打转转,取得雌鸟的垂青,然后就进行交配。
乌鸫喜欢在小溪、池塘、绿荫的道路附近筑巢。巢以枝条、须根、枯草、松针等混泥而造成深杯状,营置于乔木的枝梢上或枝丫间。巢深4~6厘米。
一年产卵两窝,每窝4~5枚卵。卵呈浅绿色而缀以淡灰色斑纹。孵卵期为12~15天,饲养雏鸟13~14天,即出窝。它是我国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各地常见的留鸟。
乌鸫遍布祖国各地,是农林坚强的卫士。
像白眉鸫以及大多数的鸫一样,乌鸫大步咚咚行走于地面觅食。小伙子操着一把“黄色的镐头”(雄性嘴是蜡黄色),姑娘的个头比小伙子小点儿,使着一把“黑色的镐头”(雌嘴是黑色的)。春夏赤昆虫,蝇蛆,一鸟所吃蝇蛆竟达100多个,多以昆虫为食偶而也食果实,冬季杂食性很强。冬秋吃植物的浆果及杂草的种子,樟果,榕果和各种野果,当然在这个季节最好的食物是蚯蚓,圆鼓鼓的,长长的,像咱们人类的腊香肠,又香甜,又实惠,分量多啊。
如果你长期观察,你会发现乌鸫的鸣啭非常丰富婉转,在我国几乎无鸟能与之相比。号称鸣禽之王的黄鹂和鸣啭专家画眉都没有其鸣声那样多姿和极尽变化之能事,本人在近两年的记载中发现这种鸟的叫声居然有一百二十余种变化,而极善鸣的画眉不过五十余种。
在长江流域,经常见到乌鸫和灰喜鹊与八哥混在一起取食,忌于灰喜鹊具攻击性,乌鸫更喜欢与八哥在一起。由于八哥几乎能模仿乌鸫的所有的鸣啭,因此在听声时还要注意观察,小心“上当受骗”!反过来,乌鸫和八哥一样也是效鸣高手,它从画眉、燕子、黄鹂、柳莺到喜鹊乃至小鸡的叫声,无不学得惟妙惟肖。另外要注意的是,冬季时这种鸟只作明亮高昂的“吉-吉”声,很少出现多的变化。乌鸫性不惧人,城市化程度也非常高,在分布区域内,只要有人的地方一般都能见到它们。
从春秋早期到清代中期,乌鸫一直被当做与八哥一样的宠物鸟为人们笼养。后来此风渐微,目前在我国的一些鸟市仍能见到有乌鸫出售,希望大家起来坚决抵制!另外,由于乌鸫体型较大,一度是被猎的主要鸟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鸟在野外已经极少见。国家严格进行枪支管理后,目前乌鸫的数量已经恢复到自然的水平上。在湖北,乌鸫是最常见的前六种留鸟之一,其它五种是灰喜鹊、麻雀、白头鹎、八哥、大山雀。
现录古人盛赞乌鸫的诗若干如下:
“望簧百瞬音韵多,舌端万变乘春辉,黄鹏吞声燕无语,索莫无言高下飞。”(唐·刘禹锡《百舌吟》)
“上兰门外草垂莹,末央宫中花里栖。亦有相随过御苑,不知若个向金堤?入春解作干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万户干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鸣鸡。”(唐·王维《听百鸫》)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翻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唐·杜甫,因受《易·通封验》“仲夏之月,反舌无声;反舌有声,佞人在侧”启发所作的诗,大意是说乌鸫是一种能辩忠奸的鸟。)
“众禽乘春喉吻生,满林无限啼新晴。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宋·文同《咏百舌》)
Turdus merula merula 分布于欧洲(除北部和东南部)。
Turdus merula azorensis 分布于亚速尔群岛。
Turdus merula cabrerae 分布于德拉和加那利西部。
Turdus merula mauritanicus 分布于非洲西北部。
Turdus merula aterrimus 分布于欧洲东南,土耳其,高加索地区和伊朗。
Turdus merula syriacus 分布于希腊南部、土耳其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
Turdus merula intermedius 分布于天山南部到西北和东北,阿富汗和伊拉克。
Turdus merula sowerbyi 分布于中国中部(甘肃南部到以四川西部),印度支那北部。
9.Turdus merula mandarinus 分布于中国东部(从四川东部到贵州),海南,印度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