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鸬鹚体长65-80厘米,翼展90-105厘米,体重1750-2250克。全身黑羽毛泛着深绿色的金属光泽,喉囊橙黄色,繁殖期长出一小肉冠,上体黑色;两肩、背和翅覆羽铜褐色并具金属光泽;羽缘暗铜蓝色;长尾巴圆形、尾羽14枚,灰黑色,羽干基部灰白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缀绿色金属光泽;颊、颏和上喉白色,形成一半环状,后缘沾棕褐色;其余下体蓝黑色、缀金属光泽、下胁有一白色块斑。冬羽似夏羽,但头颈无白色丝状羽,两胁无白斑。
虹膜翠绿色,眼先橄榄绿色,眼周和喉侧裸露皮肤黄色,上嘴黑色,嘴缘和下嘴灰白色,脚黑色。幼鸟似成鸟冬羽,但色较淡,上体多呈暗茶褐色,头无冠羽,胸、腹中央为丝亮白色。
在繁殖季节,羽毛的绿色色调最强烈。非繁殖成鸟羽毛乏味,下颏苍白,喉咙羽毛斑驳,鸟喙变成淡黄色。幼鸟是均匀褐色,头部和下体略淡。
鸟喙强而长,上嘴两侧有沟,嘴端有钩,适于啄鱼;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鸟完全隐闭;眼先裸出;颈细长;两翅长度适中,缺第五枚次级飞羽;尾圆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蹠短而无羽;趾扁,后趾长,有蹼相连。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
欧鸬鹚是一种海洋性水鸟,只是在恶劣的天气时才偶尔出现在内地的水域。沿着有绝壁的岩石的海岸线可以觅到它们的身影。欧鸬鹚在冬季仍然留在浅海岸的附近,很少出现在多沙或者泥泞海滩上。
常成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头微向上倾斜,潜水时首先半跃出水面、再翻身潜入水下。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脚伸向后,两翅扇动缓慢,飞行较低,掠水面而过。休息时站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呈垂直坐立姿势,并不时扇动两翅。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它们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其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因此,在海草丛生的水域主要用脚蹼游水,在清澈的水域或是沙底的的水域,它们就脚蹼和翅膀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往往采用偷偷靠近猎物的方式到达猎物身边时,突然伸长脖子用嘴发出致命一击。这样,无论多么灵活的猎物也绝难逃脱。在昏暗的水下,鸬鹚一般看不清猎物。因此,它们借助敏锐的听觉捕捉猎物。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
以各种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主要通过潜水捕食。潜水一般在10米左右,但能在水下追捕鱼类达1分钟,捕到鱼后上到水面吞食。有时亦长时间地站立在水边岩石上或树上静静地窥视,发现猎物后再潜入水中追捕。
原产地: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埃及、法罗群岛、法国、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利比亚、马其顿、摩洛哥、荷兰、挪威、葡萄牙、俄罗斯联邦、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
旅鸟:奥地利、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列支敦士登的、马耳他、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繁殖期4-8月。通常以对为单位成群在一起营巢。两性共同在海岸的崖壁上营巢,巢用海草和小树枝建立在岩石壁架、洞穴或者悬崖裂缝上。雌鸟每次产1-6卵,平均3枚卵,孵化持续约一个月。在8个星期以后幼鸟长出飞羽。双亲都参加抚育雏鸟工作,它们跳入大海里捕捉食物,目标是各种各样的鱼,特别是沙鳗。喂雏的方法是把鱼贮藏于粗大的食管内,在喂食时,亲鸟张开嘴,雏鸟伸嘴入亲鸟的咽部,在亲鸟的口腔内啄食半消化的鱼肉。喂水时,亲鸟将取来的淡水从嘴喷出,注入雏鸟嘴里。雏属晚成性。3年左右性成熟。寿命16年。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