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鸟羽色具金属反光;脸部裸出,头顶两侧各具有一束能耸立起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边缘披散如毛发状,翅稍短圆,第1枚飞羽几乎同第8枚等长,而较第10枚长得多,第4枚稍微最长;尾长而逐渐变尖,不能向左右开展得很大,尾羽18 枚,中央尾羽比外侧的长得多,前者内外羽缘均分离如发,后者仅外侧羽缘呈分离状;脚具短距。雌鸟全身羽色暗淡,呈各种褐色和棕黄色,散布以更暗浓的杂斑;眼周有圈状裸出部,翅的特征与雄鸟一样;尾较雄的短,没有分离状的羽缘。
雄鸟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雌鸟与其雏鸟偶尔与其他鸟合群。栖于不同高度的开阔林地、灌木丛、半荒漠及农耕地。
适应性广,抗寒,耐粗 生活环境从平原到山区,从河流到峡谷,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饮冰碴水,不怕雨淋。性情活泼,善于奔走,不善飞行 雉鸡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只能短距离低飞,而且不能持久。叫声特殊 雉鸡在相互联系,相互呼唤时常发出悦耳的叫声。就像“柯—哆—啰”或“咯一克一咯”。当突然受惊时,则暴发出一个或系列尖锐的“咯咯”声,繁殖季节,雄雉鸡在天刚亮时,发出“克—多—多”欢喜清脆的啼鸣声,日间炎热时,雄雌雉鸡不叫或很少呜叫。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秋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植物叶、芽、草籽和部分昆虫为主。冬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茎、果实、种子和谷物为食。
雉鸡分布范围最广,除西藏羌塘高原及广东的海南岛以外,遍及全中国。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中亚细亚、蒙古、朝鲜、苏联西伯利亚东南隅以及越南北方和缅甸东北隅。绿雉分布于日本。
野生状态下雉鸡在繁殖季节以1雄配2-4雌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开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渐减少,并停止。南方较北方早些。 野生状态下,雌雉鸡年产蛋2窝,个别的能产到3窝,每窝15—20枚蛋。蛋壳色为浅橄榄黄色,土黄色、黄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类型。椭圆形,蛋重24—28克,纵径25—32.5毫米,如第一窝蛋被毁坏,雌雉鸡可补产第二窝蛋。在产蛋期内,雌雉鸡产蛋无规律性,一般连产2天休息1天,个别连产3天休息1天,初产雌雉鸡隔天产1枚蛋的较多,每天产蛋时间集中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