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褐头鹀
褐头鹀

褐头鹀

中文学名 褐头鹀
英文学名 Red-headed Bunting
雀形目
鹀科
鹀属
褐头鹀

1外形特征

雄鸟:夏羽:头、喉及上胸黄栗色,头顶黄色较著;背及肩呈橄榄黄色,并具黑褐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纯金黄色;小翼羽暗褐,具灰黄色窄缘;翅和尾黑褐色,羽缘近白色,外侧一对尾羽较淡并具一稍淡色的楔状斑;颈侧及下体均呈金黄色;腋羽、翼下覆羽和翼缘均为黄色。

雌鸟:夏羽:和雄鸟相比,羽毛黄色成份很少。上体灰褐色,各羽均具发黑的轴纹,头和背相同;后颈纯色,下背和腰灰褐色,后者次端沾黄色,翼、尾和雄鸟相似,眼先、眼周灰白色,耳羽淡褐色,颊和下体灰黄色或沙灰色,微沾黄色。

冬羽:与夏羽不同在于较沙褐色,特别是喉和胸部沙褐色尤著。

幼鸟:羽色和雌鸟相似,但较染棕色,上体色近纯,仅在背部有半掩的黑色条纹,耳羽或颊淡棕褐色,翼覆羽和次级飞羽同色,均棕褐色,下体淡灰黄色,下喉、胸和体侧淡沙棕色,两胁微沾黄色。虹膜褐色;嘴浅灰褐色,上嘴和嘴尖褐;脚红褐色。

褐头鹀

2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地方性常见,繁殖于阿尔泰山、天山及新疆极西部。漂鸟至中国北京及香港。

褐头鹀

3生活习性

生活于开阔地区的草原、半荒漠的灌丛和草丛中、也在真正沙漠中的小绿洲和山区荒地,常落在多水的人造景观中和住宅附近的树上。它一般在海拔1000m左右高处,很少到高山上。褐头鸦尚驯顺,不大怯疑。除生殖期成对生活外,多结群活动,而大群可达50 只。在树上和草上,也在地面觅食。食物以植物性为主,其中以各种谷物最多,也有草子和野生植物种子,而幼雏多食昆虫和昆虫幼虫。

褐头鹀

4生长繁殖

每窝产4—5枚,卵呈淡绿色,具暗褐色斑点,大小平均为20.7mm×15mm。幼鸟离巢后开始成小群,逐渐形成大群活动,很快便向南迁徙,在9月初迁走。

5经济意义

褐头鹀幼鸟吃昆虫,但成鸟终年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剖胃分析,经常见到大量的谷物和种子,在结群游荡时,可见到50只左右个体组成的大群活动于田间吃食谷物,因此,此鹀对农业有些害处。

褐头鹀

6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褐头鹀同级分类

黄胸鹀黄喉鹀黄眉鹀白眉鹀小鹀灰头鹀三道眉草鹀田鹀灰眉岩鹀凤头鹀黑头鹀黄道眉鹀蓝鹀红颈苇鹀芦鹀白眉黄腹鹀白头鹀栗鹀栗斑腹鹀圃鹀灰鹀灰颈鹀硫黄鹀藏鹀戈氏岩鹀黍鹀黄鹀褐头鹀栗耳鹀苇鹀黑纹鹀蓝头圃鹀索岛鹀白顶鹀朱胸鹀家鹀南非岩鹀金胸鹀苍头鹀淡岩鹀文氏岩鹀褐腰鹀索马里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