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灰鹀
灰鹀

灰鹀

中文学名 灰鹀
英文学名 Grey Bunting
雀形目
鹀科
鹀属
灰鹀

1外形特征

雄性成鸟:上体从头至上背石板灰色,头和头侧的羽尖烟褐色;肩羽褐,羽缘黄褐而先端有黑褐色斑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纯烟灰色;尾羽黑褐,中央一对的边缘栗色,最外一对尾羽内翈淡灰,羽尖近白色;翼覆羽和三级飞羽深褐色,覆羽羽缘石板灰色,先端红褐,内侧次级飞羽羽缘和先端均红褐;飞羽石板灰色,外缘棕色;下体烟灰色,腹部中央灰白色;尾下覆羽暗灰,具白色边缘;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烟灰色。雄性成鸟(秋羽):上体各羽具锈褐色羽缘,腹面浅灰色。

雌性成鸟(春羽):上体黄褐色,头部二条纵带和耳羽均为锈褐色,背上有黑色纵纹,尾上覆羽呈锈红色;尾羽褐色,中央一对尾羽沾锈红色,其余尾羽具锈色窄缘;飞羽角褐,羽缘褐色,中和大覆羽的羽端色较浅,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缘锈色;下体污白,具橄榄褐色斑纹,两胁的斑纹较宽,在胸部形成橄榄色胸带。虹膜褐色;嘴暗黑色,下嘴肉褐色;脚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65-4170g,嘴峰♂12-13.5mm,♀11-15mm;翅♂83-91mm,♀74-90mm;尾♂65-71mm,♀60-81;跗蹠♂20-22mm,♀19-324mm。(注:♂雄性;♀雌性)

灰鹀

2栖息环境

繁殖期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灌丛,冬季多栖息于竹林、灌丛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生活习性

繁殖期间多成对或单独活动,非繁殖期成3至8史小群活动。生性隐秘,藏匿于山区森林中的竹林及多荫的林下覆盖。鸣声为简单的短句接轻柔的拖长音。叫声为偏高的zhii声似灰头鹀。以植物种子为主食。

灰鹀

4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联邦和美国。繁殖于日本北部及堪察加南部,越冬至日本南部及琉球群岛。有记录偶见于中国东部沿海、台湾及宁夏的贺兰山。

灰鹀分布图

5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6至7月,营巢于地上草丛中或灌木低枝上,巢呈杯状,用细的枯枝、枯草、细根、树皮等材料组成,内垫有兽毛。每窝通常产卵5枚,卵白色或灰白色,被有小的黑褐色、灰青色或紫灰色斑点。

灰鹀

6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灰鹀

7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灰鹀同级分类

黄胸鹀黄喉鹀黄眉鹀白眉鹀小鹀灰头鹀三道眉草鹀田鹀灰眉岩鹀凤头鹀黑头鹀黄道眉鹀蓝鹀红颈苇鹀芦鹀白眉黄腹鹀白头鹀栗鹀栗斑腹鹀圃鹀灰鹀灰颈鹀硫黄鹀藏鹀戈氏岩鹀黍鹀黄鹀褐头鹀栗耳鹀苇鹀黑纹鹀蓝头圃鹀索岛鹀白顶鹀朱胸鹀家鹀南非岩鹀金胸鹀苍头鹀淡岩鹀文氏岩鹀褐腰鹀索马里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