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体型(10.5厘米)而色彩亮丽的柳莺。上体绿色,具两道黄色翼斑,眉纹及顶纹艳黄色,下体白染黄,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尤是。外侧两枚尾羽的内翈具白边。诸亚种从西至东上体绿色较鲜亮,下体较黄。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偏绿至黄色。
叫声:鸣声为似山雀的chi chi pit-chew pit-chew声,后转成似鹪鹩的颤音。叫声为重复的响亮两音节pit-cha或三音节pit-chew-a声。
冠纹柳莺与黑眉柳莺的区别:冠纹柳莺侧顶纹色淡,两道翼斑较醒目且下体少黄色。
冠纹柳莺与白斑尾柳莺的区别:冠纹柳莺体型较大且下体黄色较少,且两翼轮换鼓振。
冠纹柳莺的习性:亚种fokiensis当特色性地轮番鼓翼时显露其黄色的胁部。有时倒悬而于树枝下方取食。
分布范围:繁殖于巴基斯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部及南部、缅甸和印度支那。
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和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广西、河北北部、福建北部等地(繁殖鸟),在云南西南部越冬或南迁。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季候鸟及留鸟。指名亚种繁殖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至云南北部及四川西南部;claudiae于四川、甘肃南部(白水江)、陕西南部(秦岭)及山西东南部;fokiensis于东南部;亚种goodsoni为留鸟于海南岛。指名亚种及claudiae冬季于云南南部。亚种claudiae及fokiensis迁徙经华南及东南;迷鸟至河北北戴河。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冠纹柳莺的冠纹显著,翅上有两道淡黄色翼斑;第2枚飞羽长度介于第7、8枚之间,尾下覆羽和下体余部的色泽不呈明显的黄色和白色的对比,这些均与冕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不同。冠纹柳莺全世界共计有6亚种,它们是指名亚种P. r. reguloides、西南亚种P. r. claudiae、华南亚种P. r. fokinensis、克什米尔亚种P. r. kashmiriensis和阿萨姆亚种P. r. assamensis、越南亚种P. r. ticehursti等。
我国境内分布有3亚种,即指名亚种P. r. reguloides、西南亚种P. r. claudiae和华南亚种P. r. fokinensis。
亚种goodsoni有时被视为黑眉柳莺P. Ricketti的一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