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导航 搜索
鸟百科鸟类大全双斑绿柳莺
双斑绿柳莺

双斑绿柳莺

中文学名 双斑绿柳莺
英文学名 Two-barred Warbler
雀形目
柳莺科
柳莺属
双斑绿柳莺

1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12厘米)的深绿色柳莺。具明显的白色的长眉纹而无顶纹,腿色深,具两道翼斑,下体白而腰绿。

双斑绿柳莺

虹膜-褐色;嘴-上嘴色深,下嘴粉红;脚-蓝灰。叫声:响亮特别的干涩似麻雀的三音节平调chi-wi-ri声。鸣声似暗绿柳莺。

2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及中国东北,越冬至泰国及印度支那。

双斑绿柳莺

分布状况:常见。繁殖于中国东北;迁徙经中国大部地区而于海南岛越冬。

3生活习性

繁殖于针落叶混交林、白桦及白杨树丛,高可至海拔4000米。越冬于次生灌丛及竹林,高至海拔1000米。

双斑绿柳莺

双斑绿柳莺在消灭害虫方面有较大的作用。所吃的昆虫种类有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等的昆虫,而这些都是有害种类,例如蝽象、叶跳蝉、蝇类和蚊类等,有时也食杂草种子及植物种子。在迁徙时,它们的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大力保护。 

双斑绿柳莺

4生长繁殖

它筑巢的地点极为隐蔽,常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中,或在地面凹窝中,以树皮纤维及草茎编织成球状巢,出入口开在巢的一侧。巢壁内常混有大量苔藓和蕨类以及羽毛、兽毛等,有着伪装鸟巢的本能,能衔取藓和树皮盖在球状巢的巢顶上,厚度可达6厘米,从表面上很难发现它的巢。它们出入在一个很不规则的洞口,巢口直径4-5厘米,巢高8-11.5厘米,巢宽9厘米,内径5-6厘米,巢深2-6厘米。黄眉柳莺满窝卵为4枚,白色,有红褐色细斑,特别在钝端密集成环轮。

双斑绿柳莺

卵的大小为14.8×11.4毫米,卵重0.9克。

5相似鸟种的区别辨识

双斑绿柳莺与暗绿柳莺的区别为大翼斑较宽较明显并具黄白色的小翼斑,上体色较深且绿色较重,下体更白。有时头及颈略沾黄色。双斑绿柳莺较极北柳莺体小而圆。

双斑绿柳莺与黄眉柳莺的区别在嘴较长且下嘴基粉红,三级飞羽无浅色羽端。

双斑绿柳莺

6分类讨论

以往许多学者依据双斑绿柳莺Phylloscopus plumbeitarsus在外部形态和个体大小与暗绿柳莺Phylloscopus trochilodes很相似,而把本种列为暗绿柳莺的1个亚种,即东北亚种P. t. plumbeitarsus(DementievetGladkov,1954;Vaurie,1959;Howardet Moore,1980;郑作新,1976;1987)。直至1992年,Svensson仍主张将本种列为暗绿柳莺的1个亚种,因为它们之间不仅在外形和个体大小上非常相似,而且它们的叫声、鸣声、行为和栖息环境等方面均几乎完全一样。据Willamson(1967)提出本种和暗绿柳莺的繁殖区在阿尔泰地区重叠,且未发现有中间类型,根据在自然状况下,产生生殖隔离的,应作为独立种处理。因此,他首次将plumbeitarsus从暗绿柳莺中分离出来,作为双斑绿柳莺Phylloscopus plumbeitarsus。这一观点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Howardet Moore,1991;郑作新,1994,2000;约翰·马敬能等,2000)。

双斑绿柳莺

*双斑绿柳莺同级分类

日本淡脚柳莺黄眉柳莺极北柳莺淡黄腰柳莺黑眉柳莺棕眉柳莺淡脚柳莺白斑尾柳莺黄腹柳莺硫腹柳莺西南冠纹柳莺暗绿柳莺黄腰柳莺云南柳莺冕柳莺巨嘴柳莺棕腹柳莺冠纹柳莺烟柳莺双斑绿柳莺林柳莺褐柳莺华西柳莺灰头柳莺叽喳柳莺云南白斑尾柳莺黄胸柳莺欧柳莺峨眉柳莺勘察加柳莺淡眉柳莺橙斑翅柳莺灰喉柳莺乌嘴柳莺黑顶柳莺灰岩柳莺华南冠纹柳莺内岛柳莺四川柳莺山柳莺海南柳莺褐林柳莺加岛柳莺布氏柳莺东博氏柳莺大冕柳莺伊比利亚柳莺纯色柳莺日本柳莺东方叽喳柳莺饭岛柳莺甘肃柳莺绿柳莺帝汶柳莺西博氏柳莺泰氏柳莺乌干达柳莺海岛柳莺劳氏柳莺道氏柳莺苏拉柳莺红脸柳莺黄喉柳莺库岛柳莺圣岛柳莺菲律宾柳莺